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时代是在进步的,比如汉朝就是要比先秦时期先进,同时也正因为,时代是进步的,所以历史的治理方法放在当今未必管用,要不重新选择正确的治理道路。
第五、人性说。
王充认为人性可分为三等分别是善、无善无恶、恶,并且还指出人性是可以在后期的学习或者生活环境中得到改善的。
……
这些“离经叛道”的理论,也注定了王充一生的仕途不顺,最终病卒于家。
…………
刘协将“天人理论”的前世今生在自己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之后,看向刘表和杨彪,神情严肃。
“对!”
“朕已决定,从此废弃“天人理论”之说!”
……
想象中的震惊并没有出现。
刘表和杨彪的眉宇间都透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
事实上,“天人感应”发展到现在,已经彻底站不住脚了。
即便有郑玄这样的大儒费尽心思完善“天人感应”学说,也依旧是不能得到普世的认同。
别的不说……
汉末这一系列的动荡,还有之前的关中大旱,再到现在的天子光复河北,中兴汉室,哪里是一句“天人感应”能解释的?
而且他们明显感到,天子并不喜欢“天人感应”学说,以至于登基到现在做了这么多事情后,竟然连大型的祭祀都没有过几回。
光复河北、平定草原,使得汉室扩土万里的功绩……若是放在其他天子身上,少不了要再耗费一次民脂民膏,又是祭天又是拜祖,好好炫耀一番自己。
可天子回来后,却是连提都没有提……
而且通过之前太白书院“藏器于礼”的辩论,其实天子也十分隐晦的表达过自己的意思。
加上细蛊、肥料、曲辕犁、《建安律》……
虽然天子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的思想,但是通过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能看出天子究竟是站在哪边的。
故此,当今天听到天子亲口说出要废除“天人感应”之后,刘表和杨彪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
只是刘表有一事不解……
“陛下既然早有此意,为何不早说呢?”
刘协可不是如今才掌权的天子。
他若是想,早在建安一年的时候,就能将这件事给做好。
但他没有。
一直是拖着,拖了足足五年之久!
这样的拖沓,可是不符合世人眼中天子“雷厉风行”的风格。
“宗伯可知道,朕在河北之战时,是如何将船只从关中运往河北的?”
刘表自然知晓。
“陛下以人力胜天,将船只直接拖拽过三门峡,可谓奇迹!”
“那这一次,朕的理由还是一样。”
刘协笑道——
“朕既然是天子,既然是君父,就要相信自己的百姓。”
“事实上,我大汉的百姓,也从未让人失望过。”
“即便有官方背书,却依旧有桓谭、王充这样的人站出来,指正“天人感应”中的错误。”
“所以,即便朕不去主导这些事情,只要安心的做事,终会有人认识到问题,然后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
“现在看到你们二位来找朕,朕便知道,朕又一次赌对了!”
刘协从未发表过自己在这些事情上的看法。
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但是……
刘协缓缓起身,来到宫室一处摆放着陶器的墙壁前,猛然踹了一脚!
陶器掉落在地,摔成碎片!
这,便是天子对于“藏器于礼”的答案!
刘表和杨彪看到这一幕,顿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当即躬身,两人便退出宣室殿,前往了太白书院。
数日后。
刘表、杨彪两位三公,外加蔡邕、孔融、宋忠等当世赫赫有名的大儒便再次讲学!
这一次,并非是“藏器于礼”这样的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剑指“天人感应”!
一时间,整个关中的士子都疯了似的赶往太白书院!
甚至于,连“三省六部”、“改革官制”这样的事情也被这场辩论压下风头,变得无人问津!
有人上书请求天子也前往太白书院,结果却被天子回绝——
“学术上的事情,朕去了是怎么回事?”
有这时间,再多造几个孩子难道不香吗?
……
而太白书院中,双方已然是剑拔弩张!
孔融持《论语》!
刘表持《论衡》!
孔融身后,站着数不清的儒冠文士,怒气重重的看向刘表。
而刘表身后的人数则显得有些稀少。
司马懿站在刘表身后,轻声询问身旁的诸葛亮。
“孔明,你说司空能赢吗?”
诸葛亮羽扇纶巾,笑而不语。
“仲达,不是司空会赢。”
“是我们会赢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