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反驳。从小到大,父母也吵过闹过,平常的日子也就是柴米油盐,也许是那个年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吧,在陆敏印象里,父母是没有什么精神方面的交流的。他们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但是,陆敏不要这样的一辈子。
☆、第41章
单位里有些热心的同事也会常常来问陆敏为什么还不结婚,“是不是眼光太高”什么的,说得多了,陆敏也会觉得烦,只好一概礼貌地回答一个字:“是”。――有些东西,你永远没有办法和一个不在一个频率的人讨论。好比那个晋惠帝,人家报告他“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就会很天真地问一句:“何不食肉糜?”
也有子女也到谈婚论嫁年纪的年纪大些的同事,用一种推己及人的心情来告诫陆敏,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一定也像他们这样正在为子女的终身大事而寝食不安。末了,那些同事总会用一个词来总结:孝顺。言下之意就是,不能顺利结婚的人,都是不孝的。
说到孝或不孝,母亲还在的时候,陆敏确实更有压力,但现在只剩下对自己结不结婚或和谁结婚都不甚在意的父亲,陆敏倒是自在了许多。――陆敏和父亲住得不算太远,间或回父亲那里看望,无非也是聊些退休生活的鸡毛蒜皮,或者听父亲大侃他的钓鱼经验,至于私人生活,陆敏从没来没想过要报告,而父亲也没有问过。自从工作以后,陆敏觉得和父亲更像是两个平等的相识甚久的熟稔的人,熟悉,没有隔阂,但也没有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交流。
在单位,陆敏总是没有办法躲开这些或善意或居高临下或居心叵测的关注。好在她一贯持一种既不热情也不失礼貌的置身事外的态度应对,关注归关注,同事们倒也没有真的就替她采取什么措施,也算是相安无事。
在单位那些小年轻对陆敏既不用挤春运又不怕被逼婚的羡慕中,过年了。
杜晓月居然又要相亲。
而何青,陆敏年前和她聊天的时候从来没问过她是不是也要回家过年,她自己也没提,也没问陆敏怎样过年。这一点上,陆敏没觉得自己和何青有任何不妥,倒觉得两个人在这方面的性格差不多。
年三十那天何青突然发了信息过来,陆敏才知道,原来她也是回家过年了。问了一句“几时回来”,说是和父母回老家了,估计得过完正月十五。陆敏本来还想着假期能约着去趟植物园看梅花,听她这样说只好作罢。
已经到了五九尾,天气也尚好,过年便没一月寒潮时那么凄冷了。陆敏在父亲那里住了两天,有点闲得发慌,年初三便就回了自己家。父亲也不挽留,也没有任何伤感的迹象,已经在和他那帮老头子兴致勃勃讨论开春钓鱼的事了。――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吧。母亲在时,哪怕陆敏住得再近回家得再勤,离开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不舍,还没出门就念着下次回来的日子了。而父亲,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来者自来,去者自去”的无所谓,陆敏回家他也没有多大的欢喜,离开也不会有多大的悲伤。或者,这就是父亲比母亲活得久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