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赵旉又不是书呆子,他很清楚,以目前世界和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宋如果单独搞起人道主义那一套,那将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基于这些考虑,赵旉恐怕自己以后还不得不暂时先利用一下民族主义思想,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住我们兼容并包的传统文化,而人道主义思潮兴起的重任就只能交给子孙后代来完成了
不过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年方四岁的赵旉现在还是专注于学习以及一些技术性工作,比如竹壳自动铅笔的测试定型,其间还有了一项意外的收获。
在试用铅笔的过程中,赵旉贪玩的天性突然发作,便不怀好意地给赵构画了一幅素描。赵旉前世可是画画的“天才”,美术曾经得过零分的,赵构自然被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赵构和儿子不同,他在书画方面造诣精深,立刻留意到了铅笔素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
令赵旉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没有对素描所用的焦点透视法进行讲解的情况下,赵构依然凭借自己多年绘画的经验和与生俱来的直觉将其归纳了出来,并成功地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就画出了有着相当水准的铅笔素描。
看到眼前酷似自己的肖像画,赵旉再一次确认了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存在,并发现了铅笔在制图以外的其他用途。国画由于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又以毛笔这种软笔作为绘画工具,很自然地走上了“重神不重形”的路线,但在那些必须形似的场合,就很不好用了。
铅笔素描的画法如果得到推广,那么悬赏通缉的画像精确性便会提高很多,不但利于抓捕罪犯,冤假错案也会减少很多,赵构听后深表赞同,马上采纳了这一建议。
不过,赵旉并不希望这种画法用于绘制皇帝和高官的肖像,因为这样做的话皇帝以后想要微服私访就几乎没可能了,当年毛主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继续深入群众,后来才犯下了那么多错误。
但是,这种画法既然出现了,想要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铅笔素描这种崭新的画法由于皇帝带头提倡,加上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毕竟他们大多是以画得像不像来评判一幅画的优劣的),而迅速在民间传播了开来。喜好书画的赵构自然乐见其成,但他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七月,大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在确认了西军不下二十万的总兵力后,错估了关中宋金两军的实力对比。盲目自信的张浚曲解了圣旨中只要他设法牵制金军的要求,而决定集中全力向金军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反攻。
为此,张浚罢免了力主坚守的曲端,令王彦、刘锜等其他反对立即出击的将领噤若寒蝉,勉强地统一了思想。为了保障后勤供应,张浚献出私产黄金万两(张浚在宋代还算清官,出身也不是大富大贵,居然还能拿出万两黄金来,可见两宋之交的大宋官吏已经腐败到了何种地步。)以助军资,并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囤积大量粮草钱帛集中囤放,准备胜利后用来犒赏三军。
第二十章思索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