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成功引诱普军主动进攻,司令官蒙塞甚至放弃了在贝利茨河南岸构筑防御性壁垒的方案,那是考虑到于敌人国土之上很难隐瞒胸墙、堑壕与铁丝网的存在。尽管普鲁士的骑兵素质堕落的非常快,并非腓特烈大帝时代的那般精锐,但最起码的侦查与判断能力还是具备的。
所以,当鲁道夫将军指挥的两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贝利茨河之后,就亟不可待的向不满员的法军第二师(今早承受了20%伤亡的康德步兵旅已撤回后方修整)发动猛攻。40分钟里,莫罗所部的7千余人在炮兵的掩护下且战且退,逐次放弃了原有阵地,最后成功摆脱普鲁士人的追击,转进到马塞纳将军的第三师防线的右翼,但为此还是损失了10多门火炮。
很快,法军第二师弃守的阵地上响起了普鲁士人的欢歌笑语,一面黄底黑鹰旗插于原法军阵地的最高处。在鲁道夫将军的要求下,所有普鲁士人都开始合唱那首《腓特烈大帝颂》,并很快响彻云霄。
“……我们的大炮口径最大,
普鲁士人是永远忠诚的。
瑞典人最差劲,战场上竟然逃跑……
腓特烈大帝,吾皇,我的英雄,为了你,我们敢打翻整个世界!”
此时此刻,留着漂亮八字胡须的鲁道夫将军正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的在法国人“溃不成军”的战场上来回巡视,不断接受士兵们的欢呼声与喝彩声。那神情就仿佛普鲁士人已经赢得这场“卫国战争”(柏林报纸效仿1792年的费加罗报在激励普鲁士军民)的伟大胜利,将那些法国入侵者赶出了他们的国家。
一刻钟后,一名副官骑马赶来向指挥官报告,宣称在战场上缴获了法军10门火炮,再加上北岸的12门,差不多干掉了法国人的4个炮兵连。
“不过,法国炮手在撤退之前,依然用长钉封死了火门并且引爆了带所有不走的火药。”副官继续补充道。换句话说,缴获法军火炮没法使用,至少是在本次战斗中。此外,对于法军那不足百人的伤亡数字,深知将军性格的副官故意也避而不说。
已经70岁高龄的鲁道夫将军眉头微微皱起,那是他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经历。就是在去年,跟随布伦瑞克公爵攻克维隆要塞和凡尔赛要塞时,法国人也是这样处理遗留战场上火炮。
不过,普鲁士将军的忧虑没能在脑海里持续太久,就被阵阵欢呼声所浇灭。接着,一批被胜利假象冲昏头脑的军官纷纷请求再战。事实上,只要鲁道夫和他普鲁士军队越过贝利茨之后,就不可能停止进攻并就地转入防御,如同出膛的炮弹就必须向前坚持到底,要么将法国人彻底击溃,要么……
两公里外,法军第三师的防御战地前是一大片开阔地,如果再等上两个月,待到恢复明媚春光时,那里将是一片青青草地,还会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但现在,不过是残雪覆盖下的泥土地。也许用不了多久,残雪与泥土上面还会覆盖无数铅弹、炮弹、鲜血,以及血肉模糊的累累尸骨。
开阔地左侧隔着中间的大片沼泽地之外,是几排密不透风的橡木树和低矮的灌木林,麦克唐纳将军指挥的第一师隐蔽就在不远处;右侧是一个面积狭长的湖泊,从阵地上退守下来的第二师(莫罗所部)在此做短暂修整。未来,他们将作为第三师的后备力量,准备随时随地增援正面战场。
马塞纳将防御阵地设这片开阔地,首先是有利的地形地势,普军在短时间里很难从有湖泊与沼泽地阻拦的两侧后翼方向迂回突袭,只能做正面强攻;此外,由于这片土地原为农牧民的公共牧场,为了防大批牲畜逃跑,村民们便在湖泊与沼泽之间修筑了一道长达两到三公里、约半米高的石墙。
而这道漫长的石墙,以及距离石墙70到80米外的一道木栅栏,便成为法军第三师绝佳的防御阵地。需要说明的是,临湖一侧的木栅栏和石墙,为了便于第二师顺利撤退曾被拆毁了一段,其后仅有石墙来得及被重新修筑。
期初,鲁道夫将军是准备动用两个轻骑兵团,攻击1600米外的法军防御阵地。然而,一名老牧民赶来告诉这名普鲁士指挥官,说那一片开阔地的残雪之下覆盖有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田鼠洞,很容易对奔跑中的战马腿骨造成致命伤害;此外,距离石墙80米外的木栅栏高达两米,是用非常坚硬的老橡木制作而成,负重的战马无法跳跃过去。
基于此,鲁道夫果断放弃了骑兵进攻的方式,改为步兵进攻。不过在步兵冲锋之前,这名普鲁士指挥官希望能对法军阵地展开一场集中火力的强力炮击,以期望摧毁法国人的炮兵阵地,减少自家伤亡的概率,并打击对手的士气。
“麻痹的,该死的牧民!”一看到普鲁士人改变了原有的进攻方式,马塞纳将军便知道坏事,心中愤愤的放下望远镜,他显然有些失望。
本以为鲁莽的普鲁士骑兵会不顾一切的扑上来猛冲一阵,在田鼠洞、木栅栏、霰弹与铅弹的相互打击下,继而送上成百上千颗人头。不料形式很快一转,双方就要玩起“火炮流”的互射。好在亲自赶来担当阵地炮兵总指挥的塞纳蒙将军对此早有准备。他收拢了第二军的全部以及第一军的部分火炮,在阵地前沿总共部署了110门火炮,包括大量的实心弹和霰弹。至于数量不多且昂贵的榴霰弹,炮兵总监要求炮手未经允许,不得提前使用。
接下来的炮战中,由于显处于数量上的劣势,加之普鲁士炮兵的一系列低级的指挥失误和劣质的火炮,从一开始就葬送了这场炮击。两个师团携带的35门火炮在与法军110门火炮相互对轰40分钟之后,最终仅剩下12门完好无损的火炮,炮手也损失泰半,而法军仅损失3门。不得已,鲁道夫将军只能派出自己的副官,向正从贝利茨河北岸赶赴战场的司令官布吕歇尔,请求数量更多与口径更大的火炮做紧急增援。
临近上午11点左右,普军后续增援的90门6磅、8磅与12磅青铜火炮加入到贝利茨河南岸的战场,这使得交战双方的火炮数量都保持在百门以上的水平。
半小时之后,第二次普法战争中最大规模炮击战开始了。交战双方两百余门火炮,沿着2到3公里宽的正面战线,在1000到1500米长的距离上,从11点30分开始互射将两个多小时,直到对峙双方的火炮弹药(主要为实心弹,霰弹的实际射程仅为两百米,至于榴霰弹的最佳射程在1千米以内)看似都损耗殆尽时,炮兵阵地上不得不逐渐减少或停止了炮击战。
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炮击过程,也许就是这场战争中最壮观的战斗场面了。整个战场都被笼罩在火光与烟硝之下,两百多门火炮,几乎对半分布于交战双方的阵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火中,倾泻出它们所有的炮弹(实心弹)……
由于在炮兵素养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导致普鲁士军队前后损失了60多门火炮和至少三百名炮手,而对面的法军总共减少的火炮数量不过15门,炮手减员也不足50人。不过,在长时间的实心弹互射过程中,两边的炮手明显感觉很是疲惫不堪,最初的精准与效率已经大打折扣,继而发展到毫无目的的胡乱施射。接近下午2点时分,双方的炮兵指挥官不约而同的下令停止炮击。
等到隆隆的炮声逐渐平息之际,普鲁士步兵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所有冲向法军防御阵地的普军加起来约有1万5千人,实际上进攻部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排成笔直的横排有序前进的,直到最后离敌人只有30到40米的时候才下令开枪的。毫无疑问,这是普鲁士军队在延续佩特烈大帝的传统攻击方式。
在七年战争中的西部战场上,当年的腓特烈大帝和老布伦瑞克元帅,就是采用这种后发制人的方式,在平原上进行堂堂正正的会战。以方阵来对抗方阵,决定性因素就是整齐地行进,直到距离敌人五、六十步远时,全体发射排枪进攻方式,最终打垮了相比普鲁士自身两倍或三倍数量的法国与瑞典联军。
随着军鼓声响起,普军的两个师团1万5千人散开成至少两公里长的一条前进线。所以,参与进攻的普鲁士士兵将会在距离长达1500米的露天平原上遭受的法军的猛烈炮击。此时,塞纳蒙将军下令各个炮兵阵地立刻更换榴霰弹。那是在松软的雪地里,实心弹难以难以形成持续跳弹,因而对步兵的杀伤力非常有限。
当普军的密集阵型行进到1千米时,已经进入12磅榴霰弹的实际程之内。短短5分钟里,在数百枚开花弹在普鲁士进攻阵型的头顶和身边纷纷爆炸,给进攻部队至少制造了近千人的重大损失,导致靠近沼泽地的步兵旅差一点溃败。那是在蒙塞纳将军的要求下,左翼一侧敌军为炮兵部队的首要打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