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演戏,所以她才会去演;但到了后期,因为她越来越沉迷于角色本身,所以分不清梦与现实的差异。
感性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和心理学家讨论以后,怀疑年曦后期患上了精神分裂,但因为证据实在太少,所以无法确定,她是不是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但,这些都不是年曦自杀的原因。
让我们下定决心,敲出结论的,是徐导演的话。
《人格分裂》的导演,她告诉我们,年曦和她谈过天。她问她一个问题:
“是不是你们都只需要我演好戏,就够了?”
那似乎是年曦唯一一次,同身边的人谈起她的想法。
忽略中间的过程,我和我的搭档讨论出的原因是:年曦发现了一个,让人绝望的事实。
她喜欢演戏,她乐于享受旁人喜欢她的感觉。
这能满足她的感情需求。但到了后来,她发现了一件事。
所有人喜欢的,都只是她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形象。所有人喜欢的都只是她的角色,而不是她自己。
换言之,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话是这样的:
只要我演得不够好,就不会有人喜欢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真正的我。
很眼熟吗?这是《小丑》里的台词。
人有感情,心脏是红色的。
她是凶手也是死者,她是行凶者也是被害人。
最初年曦因为喜欢演戏而入行,但到了最后,她一头栽进名为感情的海洋里,而且淹死在了其中。人需要水,但水太多,人会溺死。
如果是一个理性的人站在这里,那么她或许会觉得:只要她拥有了挣来的钱,有了自己买来的一切,可以享受生活,那就足够了。至于有没有人喜欢她,有什么要紧?
倘若年曦只是为了赚钱而入行,而不是因为她喜欢;那么或许她不会死。
很可惜。她不是。
但与此同时——如果她是一个理性的人,恐怕就没有今日的影后年曦了。
我们的报告到此为止,我们没有更多的看法了。
第46章第四十六道题
我盯着屏幕上那份报告。已经盯出了黑眼圈。
不用照镜子都知道我很憔悴,因为我已经维持这个状态好几个小时了。但是我睡不着。就像有根弦在扯着我不许我睡,脑海深处有某个地方在嗡嗡作响,全身都麻了像血液已经不会流动了一样。
天亮了。
六点正的电子闹钟滴滴响了起来。我按下它。
闹钟简直是屋子里最没用的东西
九晴还在坚持,她打了个呵欠:“好了,这份稿子根本什么问题都没有,你再删下去,就等于什么也没写过了。”
“我希望它看起来完美一点”我喃喃地说。
“怎么完美?你的完美是指一片空白?”九晴吐槽。
截至目前为止,我删改了一千多字,尝试了至少三种不同的语气,最后放弃,直接自说自话,然后一路修改到了现在。
“还是有很多可以改的,”我垂死挣扎。“如果你想象一下别人会有什么反应,就会发现了。”
比如说——
‘在她短暂的人生中,一共有过四段恋情’
“这一段,我们必须要说她谈过多少段恋爱,才能得出她缺爱的结论,”我振振有词,“但是如果不说是谁只说数字的话,粉丝们肯定会掐起来的,然后就会有人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引战,让年曦死了还能火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