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了咬牙,梁峰道。现在骑兵刚刚招满六十人,正好数量不多,还能应付一下。反正骑兵这玩意都贵到让他肝儿痛了,也不差这几十万钱。
“造这些手弩需要多久?”梁峰问道。
那匠人琢磨了一下:“有铁坊造弩机,再给小的配五个帮工,两个月就够了!”
梁峰:“……”
行了,他是知道这东西烧钱烧时间了。不过研发嘛,缺了这环还真不行。看来铁坊的标准化制作也要抓起来了,如果配件都能达到统一规格,装配起来也会简单许多。不过这事情倒是不用他太操心,精密度管控的组装生产从秦代就有了,匠人们也相当熟悉,一旦抓起来,立刻就会有成效。
想了想,他道:“回头铁坊要单独圈起来,往山谷内搬一些。你和其他匠人都过去,再派一队兵置哨卡,严格保密。这些工艺绝不能外传,违者杀无赦!”
那匠人听得一缩脖子。不过他心底其实也清楚,因为弩和甲都是真正的禁用品,被查到还真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这次的弩做的不错。每人赐三千钱,并两匹绢布,算是奖赏。若是以后改进了连弩和肩弩,还有重赏!”该保密的保密,该赏的也要赏,这点梁峰分得清楚。
听到这话,刘俭和那匠人都兴奋了起来:“多谢郎主!”
有这么个烧钱的军工厂,看来要在造些民用设备找补了,或者试试改进一下车子减震或是纺织机?不过这年头可没技术保护,真把东西做出来,卖上高价,最大的可能就是立刻被人学了出去。木工可不像瓷器,结构摆在那里,保密可不容易。唉,还是要想想其他法子啊……
第104章积聚
“府中黄册已经全部厘定了?”梁峰翻看着面前厚厚的书册,开口问道。
在整编军制之后,段钦就一心扑在了民政工作上。最先要做的,自然是统计府中的人口和田亩,编纂成册。若是在州郡,这会被称之为“编户齐民”,不过显然梁府中的百姓不是那种能上户籍的平民百姓,而是实打实的隐户,所以梁峰也就改了户籍的叫法,简称为黄册。
“正是。”似乎又黑瘦了一点,但是段钦精神越发健旺,“去岁,府中一共收容流民三百一十户,合九百七十三口,加之梁府原有的邑户,已超四百户。”
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数字,要知道如今各州郡人口凋零,大县也不过只有千户,小些的县怕是还不满五百户。而梁府的人口,已经可以自成一县了。亏得流民是陆陆续续收容的,其中不少赶上了去年夏种,垦荒取得了丰收。加之瓷器、纸张和书籍的销售和数次大战的战利所得,才能养得起这么多丁口。
不过今年的情势跟去年可不同了,这些流民可没有半点闲置,都用来开荒。两个投效的村落已经全面恢复了周边农田,这些可都算梁府的私产了。光是田地产出,就足以养活所有庄户和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