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轮天雷,幽州兵彻底崩溃了,他们扔掉武器,呼喊着,嘶叫着跑下城去,哪怕督战队的大刀也没有天雷可怕。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待在城墙之上了。
刘芳没有办法,只得又换了一批人上去,然而上去又挨了一轮天雷,结果和刚才没什么区别,依然是崩溃。
结果刘峰的步兵在几乎没有什么干扰地情况下填埋护城河,效率极高,二个时辰就铺出了一条大道来。
二十辆坦克缓慢地通过了通道来到了城墙下面,这一次每一辆坦克上面都有一架长长的钢梯,被连接在坦克上。
这是攻城坦克的另一个用途,可以做攻城梯的底座。因为坦克在设计的时候,就铸造了连接攻城梯的接口,到时候只要用很多螺丝就可以很方便的连接。由于攻城梯成一定角度固定在坦克上,甚至在斜面下面还有钢铁支撑杆连接在坦克上,所以一旦坦克靠上了城墙,这种攻城梯是没办法被守城士兵推倒的,也不能被烧被毁。
那高高的城墙对攻城者来说就变成坦途了。
现在二十辆坦克已经连接好了攻城梯,正在向城墙缓慢地推进。
公孙姬苏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攻城战例,他张大嘴巴,目瞪口呆地看着坦克缓慢而又坚定地接近城墙。
到目前为止刘峰的步兵只伤了几十个,一个死的都没有。这他妈的那叫打仗?这简直是欺负人嘛!
由于城墙上的守军,只要敢在城墙上露头,刘峰就命令投石车进行轰炸,到最后,虽然幽州兵在城上上面,谁也不敢露头,都缩着脖子苦苦祈祷天雷莫要落在自己头上。
所以坦克很顺利地靠上了城墙,而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也是顺利地到达城墙下面。然后开始登城。
由于守军毫无战心,直到冀州士兵爬到了一大半,他们才在军官的催促下开始向下扔滚木雷石,射箭。马上冀州军的伤亡就加大了。由于冀州军已经来到了城下,害怕误伤的刘峰,不得不命令暂停投石车。现在只能依靠冀州军自己的力量,攻上城墙。
而待在城下的弓弩手,立刻就对城上露头的幽州兵进行压制,由于冀州的弓弩是标准化生产的,精度很高,所以立刻幽州兵立刻伤亡大增。对冀州军的压制大减。
一批冀州士兵已经攻上了城头,冀州士兵的武器盔甲和训练都在幽州兵之上,加上幽州士兵士气低落,所以很快城墙上守军就大面积崩溃了。冀州士兵源源不断地涌上了城墙,然后占领了南门。
当南门被缓缓打开时,赵云的骑兵立刻冲了进去。整个蓟县城内响起了“城破了,城破了!”的喊声。
公孙姬苏目瞪口呆地看到了一场经典的攻城战,根本就没有自己认为的反复拉锯,死伤惨重的局面出现,而是短短几个时辰,就拿下拥有着护城河高大城墙,幽州最坚固的城池蓟县。
刘峰的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在公孙姬苏心中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他看着刘峰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面孔,竟然充满了敬畏。
当城中响起“城破了,城破了!”的喊声时,刘芳已经被刘峰这一连串的打击被弄得不知所措了,呆呆地坐在刺史府,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芳的儿子刘甾冲进来,高声叫道:“父亲大人,快从北门出城,城已经被攻破了。”
刘芳毫无反应,还是呆呆坐着,刘甾连忙上来扶住刘芳,慌乱地说:“父亲大人,你怎么啦?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冀州的骑兵已经进城了!”
刘芳这才艰难地说道:“跑?我们能跑到哪里去?”
刘甾道:“我们可以去上谷。”
刘芳看了看刘甾道:“上谷挡得住刘峰吗?”
“这那怎么办?”刘甾问道。
就在此时,谋士潘岳冲进来,叫道:“主公快走,赵云的骑兵直奔刺史府而来。”
“我不走了,让刘峰来抓我吧。我看这个逆贼以后会有什么好下场!”刘芳突然大喊道。
潘岳劝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主公只要还在,幽州刘峰就没有拿下来。快走吧,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
“潘先生,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离开了蓟县,我又能去哪里?蓟县如此坚城,刘峰几个时辰就打下来了。哪里能挡得住刘峰?为我一人,幽州百姓遭此大难,我之过也。如果我再逃,刘峰还会追击,百姓还要受苦。我愿一死,只要刘峰放过幽州百姓。”说着刘芳痛哭流涕。
“主公”
“父亲”
刺史府一片哀号之声。
元和四年三月初,刘峰攻下蓟县。刘芳率文武投降。刘峰很是称赞了刘芳为百姓毅然投降的决定。虽然不让他做刺史了,但是却没有为难他,而是询问他是否愿意去长安任职。刘芳考虑到尚封必然不会放过自己,只求在幽州颐养天年。刘峰答应了他。
当然刘峰接受刘芳投降之后,立刻派遣军队赶赴各郡,要求郡守投降,接受自己的领导。各郡太守可不是傻瓜,刘芳抽调了几乎所有的军队防守蓟县,结果几个时辰就被刘峰攻下来了。他们手上没兵没粮,打个屁啊。全都投降了事。
到了元和四年四月,刘峰平定整个幽州。成为坐拥两州,大汉朝最大的军阀。
而辽东公孙姬苏,在刘峰攻下蓟县之后,参加了刘峰的庆功宴,然后立刻请辞回辽东。还立刻把辽西的让给刘峰,表现得比一个合格的盟友更像盟友。
刘峰却丝毫没有为难公孙姬苏的意思,而是送给他大量的战利品,以及大量粮草,仅仅要求公孙姬苏募集军队,为大汉尽快收复被高句丽吞并的四郡。
同时刘峰表公孙姬苏为辽东太守,并请收复四郡圣旨。当然上表还汇报了自己替朝廷惩罚了原幽州刺史刘芳,现在刘芳已经不但当幽州刺史了,请朝廷派遣能吏来担任,在此之前则由自己暂且代管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