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啥子发家史啊,就是脑子一热,瞎唬乱搞,再有点小运气……”
随后嘛,大家围坐一张桌,喝着茶,聊着天。骆一航讲讲自己这一年多干了点啥,公司的待遇架构,又让文英阿马志涛啊,讲讲他们进行的项目,打算干什么。
反正借着闲聊,你一句我一句的,跟几位教授介绍了一下公司情况。
看上人家的人,总得让人家知道过来之后什么待遇,事业有啥发展嘛。
轻轻松松的就达成了意向,话题又往科研方向开始偏。
反正吧,大伙喝着茶,讨论着学问,看着投影上学生们顶着太阳辛苦干活,那叫一个惬意……
——
五百亩大豆,41组人摘花,平均每组也就12亩出头而已,还不到两个足球场大。
还要六个人分,其实没有多少。
理论上讲,干起来应该很快的。
但是实际看下来,却并不理想。
无人机飞了三次,半个小时。
罗庆财带着清音农业的五个小娃子,呼呼呼的赶进度,进度条已经走到27%了。
而大学生那边最快的才16%。
这才是刚开始啊,后面会随着体力下降,会越来越慢。
实际上很慢,小娃子那边呼呼呼的赶进度,大学生那边慢悠悠,拉开好远,半个小时,三次,娃子组27%,大学生组最快的才16%。
甚至又过了没多久,看投影上的位置,有一组人六个人,集体直接从田里出来了。
不干了?罢工?
诸位带队老师脸上都不太好看。
有个脾气比较急的,忍不住高声质问,“是哪个学校的1
“别急别急,没准是上厕所呢。”骆一航赶紧宽慰。
“一块去厕所?”
给台阶没下,骆一航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就在这时,桌上的手台响了起来。
罗宏志的声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第27组想要铁片和锤子。”
骆一航拿起手台,问道:“是刚出来的那一组么,在你旁边?让他们直接说。”
很快,手台里传来一个年轻的男声,“老师,教授,我们想要一些薄铁片,还有能剪铁皮的剪子和锤子。”
边上华中农大的一位教授听见声音马上凑了过来,“是种科工程的宁德森吧,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看来是华中农大的学生。
宁德森那边听到声音,高兴的喊了声:“赵教授,您在就太好了。我发现掐花太慢了,这豆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上面有刺,扎手,带上手套也扎。只能一朵一朵摘。”
“我就想着做个小工具,长条形,前面分叉,像个小叉子那样,戴在手指上。”
“这样就不怕扎了,可以一手扯着主茎,给它拉到筐子上,另一只手套着叉子,顺着主茎往下一推,一整条的花就全掉筐子里了。”
这个有点意思哈。
上一茬豆子花就是一朵一朵摘的,从来没有人想着还能用工具。
宁德森的请求立刻被满足。
骆一航让罗宏志开车把他们直接带去工具间,那边啥东西都有。
很快,不过十多分钟。
宁德森他们就把小工具做好了,回到大豆田继续摘花。
然后就看着他们那组人,进度嗖嗖嗖的超啊,一路超过其他大学生组,一个小时后超过了清音农业的娃子们。
不到两个小时,人家干完了。
干完的时候,清音农业娃子组将将90%。
其他组别还在60%、70%晃荡,最慢的更是才40%,几乎是放弃了。
牛批啊,大学生里还就是有脑子灵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