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朱厚烇用信息差,引诱各地的士绅们用二十文每斤的价格购买了3亿斤盐,最后则用十文钱一斤的价格把剩下的三亿斤盐投入了市场。长芦盐场整年的产量都被销售一空了。
在整个过程中,朱厚烇和盐商、地方士绅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盐商和地方士绅根本弄不清楚朱厚烇有多少底牌,所以朱厚烇一直稳稳的控制住了局势,所以他才能把此事的利益最大化,就是铁路被袭击的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
经此一役,皇家集团也获得了很丰厚的利润,由于制盐成本低、制盐效率高、运输成本也低,所以哪怕把盐价降到十文仍然是有利润的,而且不少。
最后本年长芦盐场的盐最后的销售额将近一千万两白银,利润的话将近600万两白银,其中士绅们的贡献占了大头。
不过等到明年的话,没了士绅们的慷慨解囊,那利润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下跌。
虽然历时两个多月的盐业大战终于落幕了,各地乡老的还在不断的上京.
北方四省的的各个地方有远有近,所以有很多乡老没赶上第一波觐见,所以在各地的乡老又聚集了两百多人后,朱厚照主动召见了来京的乡老们
同时北方四省的盐业大战的结果也通过各种渠道用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大明。
大明其他9个省的百姓也受高盐价之苦久矣,听闻北方之事之后,也自发组织了队伍准备上京请命
有人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皇帝能这么随意的去接见百姓,而且是在奉天殿去接见。
其实这都是有制可循的,还是要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当时的农民代表(粮长),可以上朝朝见皇帝,官员们还不能拦着。
朱元璋就靠着和粮长们交流,掌握了全国各地的基层信息,有的粮长甚至被提拔为朝廷大员。
明初的粮长的世家,都不屑于考进士,因为他们是最荣耀的基层代表。
一直到了朱元璋晚年,精力已经不足了,这种召见才变得稀少起来了。
至于后世的皇帝更是不如朱元璋勤政,所以就更不会召见农民代表了,但这种制度是确实存在的。
乡老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农民代表了,所以朱厚照召见乡老的行为无可指摘,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勤政的行为。
朱厚烇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接手大明沿海的各个盐场,准备彻底的去垄断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
他准备在南方沿海地形合适的地方建设新的晒盐场,推广制盐技术,建设新的销售网络,把整个大明的盐价都打到十文以下。
他预计到时候大明盐业给每年给皇家集团带来的利润将会在千万两以上。
不过这需要三四年的辛苦建设和投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