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行货币一事,早在联盟建立之初就有人动议过。由于灾后各类物资的极大丰富,原有货币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当成废纸。生产力又相当落后,幸存者又越来越多,新生产出来的如食品之类的物资只能采取分配制,不能进行自由交易。所以当时刘左等人曾经策划过一个货币发行方案,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而现在不同了,大项目建设兴建的那些工厂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品种也越来越多,公民们可以自由选择,但对于一些紧俏的物资则亟待用货币的方式实现分配。比如说南方大区生产出来的极少量新鲜蔬菜,所做的蔬菜汤每次都被抢而光,有些人来晚了就没有。而这些来晚的往往都是一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业务骨干,他们就强烈建议要求使用货币来进行分配,不能再搞大锅饭,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发行货币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幸存者们继组建武装成立临时政府后,行使国家权力的事情就剩下发行货币和司法审判两件事情了。而司法审判此前已经悄悄进行,那个伤害叶筱雨的家伙被不公开审判了,临时抽调的12名陪审员一致认为强*奸行为成立,并参照灾难发生前的法律条文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投入一间在南方大区临时改造的牢房里面,由那里的幸存者们轮流看守,直至三年后才能恢复自由。
而发行货币,则遇到了三大难题。一是发行的必要性。虽然大项目建设的成功产生一些商品过剩,为交易提供了一些保障条件。灾前物资也逐渐呈现短缺状态,需要用货币手段来进行调节,但这毕竟不太明显,与其说是这个原因,倒不如说是劳动积极性调动的需要。公民们一直靠自愿劳动,但一旦用货币方式来衡量的话,有些人的积极性不仅不会提高,相反可能会考虑货币因素故意降低,以免有拜金的俗气。持此观点的人有不少,比较集中在复兴党员的范围内。他们都明确表示,如果发行货币,必然让个人的私心扩大,不利于公民之间的团结。有人甚至尖锐地指出,货币是罪恶之源,如果发行货币,必然会让道德沦陷,文明倒退,犯罪激增,人心彼此相背。
二是发行的技术条件。纵观货币发行史,也是人类技术的进步史。从古代的贝壳货币,到灾难发生前的精美纸币,制造技术日臻完美,但同步进行的伪造技术也与日俱进。另外,金本位的终结让货币与商品总量的对应关系控制变得更加技术化,金融风暴频频来袭,就在灾难发生前几年的时候,就有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每个家庭都受到重创,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货币这小纸片的神奇魔力。因此发行货币,必须克服伪造和可控这两关卡。鉴于灾后实际情况,已经无法使用灾难发生前的流通货币,只能重新印制。而印制也是一道难关。采用普通的流通卷一类的方式,用彩色打印机进行打印,虽然从目前公民的道德情况来看,短时间内不应该出现假币,但保不齐将来会出现。而使用专业的印钞机,省城自己又没有这样的工厂,印刷只能去有印钞机的城市,前提是那里能够启动电力,并能够掌握印钞技术,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至于发行后的金融管理,则更是后话了,没准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甚至金融风暴。别看使用货币的也就几万人,但管理起来同样很有技术难度。
三是连带情况。货币投放需要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匹配,同时又要与二次分配相统筹,这就又涉及到税收政策和银行设置等问题,目前的政府可是零财政收入政府,根本没有任何财政收入。如果政府仅是印刷钞票,那么如何投放市场呢?将这些钞票都视为政府的已有资金用于购买劳动是一种办法。可钞票如何回笼又是难题。大量的钞票在市场上流通,不仅面临这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金融调节的问题。现在的大项目建设是以政府名义组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政府企业。货币发行后,必然有利润的产生,否则不能支付工人的工资。这就带来经营风险,亏损到好说,盈利后则有些麻烦,利润目前归政府所有,时间一长,必然会导致政府财富的增加,而内阁成员们掌管着越来越多的财富,难保证不会出现**现象。俗话说,人在河边走,难保不湿鞋。目前只有复兴党人敢于公开自己的财产情况,而非复兴党人则不受此约束。即便复兴党人公开了,因缺乏监督机制,公开究竟到位与否仍不好说。这样的话,政府**问题也就很快称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一些是是在抨击,但也有一些人在觊觎。这样就会将情况越搞越糟,发行货币是好意,但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三大问题难住了所有的内阁成员,也让公民们苦恼不已。有人想起李志刚在临时政府筹备工作会议上曾经提起的公民等级问题,建议按贡献大小和努力程度大小划分公民的等级,对蔬菜汤之类的紧俏物资设立小灶餐厅,专门提供给那些高等级的人。
这个方案立刻得到一些人的响应,李志刚也觉得有些可行性,至少这是货币发行之前的一个过渡政策。张海林对此却很不感冒,说这种方法是年轻人玩游戏多了才会产生的念头,什么黄铜级,白银级的,由政府出面来建立这么一套体系实在是不太严肃。他建议就是一步到位发行货币,并针对三大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货币罪恶论,他说可以实行货币与配给制度同时进行的办法,一般物资仍旧实行配给,而紧缺物资则变成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这样一来货币的流通量不大,能够防范各类风险。其次货币发行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对现有货币改造来进行流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省城银行里面选取一些新钞票,然后向社会公开号段,说这些号段的钞票可以使用,然后分批投放。由于号段内的钞票都在政府手中掌控着,自然也就解决了印刷问题。至于假币问题,以现有的技术是不能造出假币来的。
至于关联政策,可以逐步实施。他说政府可以对内阁成员以及所有的筹委会委员按月发放一百元生活补贴,用于购买商品。其余的公民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定期奖励,奖励的权力下放给各工厂和队伍,由基层组织自行进行发放,总额控制在政府手中。至于商品的认定及定价也控制在政府,由政府定期公布商品名称和定价。而对于非商品目录内的物资一律实现配给制,并严禁将货币用于非商品范围的交易,其中也包括赌博。
张海林的想法让李志刚很欣赏,他也觉得不能再局限于现在的状态了,社会必须向前发展,政府也应该学习如何驾驭市场经济。对于那些反对货币的人,他撰文劝解道,货币固然有负面效应,但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货币的刺激作用要大于其负面作用,应该发行货币以刺激社会发展,这样做对所有公民都会有好处。而目前草拟的发行方案很温和,基本避开了那三大难题,很有可操作性。
货币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各种观点占据了宽江日报的诸多版面。李丽对李志刚说这样也好,免得大家对殖民主义揪住不放,现在都关心货币一事,对殖民主义抨击的热情也慢慢地冷却了。
殖民主义虽然被公众忽视,但李志刚却将其列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亲自抓这件事情的落实。他让宋雪峰抓紧时间训练部队,充分发挥岛内士兵的教官作用,并开始设计军衔制和作训手册,实行规范化的军队建设。林京安也即将结束隔离,在卫星电话的帮助下,他也开始了全符合工作,专心修改灾难发生前的部队管理制度,用于移植到目前的军队里面。
在他的提议下,政府武装力量正式改名为帝国铁军。这样叫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外宣传时显得大气,对敌人有一个震慑作用。二是为将来国家的建立埋个伏笔,将来的国家将正式命名为华夏帝国。这一提议已经得到不少公民的认可,就是李志刚挡着不让更名,仍以灾后自治政府为名。面对公众的强烈要求,他表示等大区发展到十个以上,并且在原国境范围外建立起两个以上的大区时,再正式改名为华夏帝国。
就在大家的主要关心话题集中在货币发行问题,一部分人的关注点有转移到部队建设上来时,又一喜讯传来,海军与幸存者们联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