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10日,纽卡斯尔市的盖茨黑德区圣玛丽医院内,杨旭东烦躁的在手术室门口来回走动着,不时抬头看着门上那示意正在进行手术的荧光灯。
大约90年前吧,具体时间其实杨旭东也搞不清楚,他们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没有家谱也没有族谱,只是小时候从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嘴里了解到这个大概的时间。当年杨旭东的曾祖父由于在国内得罪了贵人,不得已偷偷躲进了一艘英国远洋船远涉重洋来到了这座遥远的城市。恰巧当时正值纽卡斯尔附近煤矿资源的大开发,曾祖父顺理成章的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岁月如梭,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旭东已是杨家在纽卡斯尔落地生根后的第四代成员了,整个家族也已彻底融入了纽卡斯尔这座城市,大洋彼岸的中国反而显得模糊了起来。和很多已经远离了矿工这个行当的新一代华人不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也没什么特长的杨旭东目前仍然在从事这项属于社会底层的工作,目前只有20万人口的纽卡斯尔市从事和煤矿有关工作的人就有接近5、6万,一家四代从事煤矿挖掘工作到使得杨家在矿工阶层聚居的盖茨黑德区小有名气,走在路上看到杨旭东都会热情的和他打着招呼,做为一个外来人口能这样彻底的融入当地的社会可谓非常的不容易。并没有什么远大追求的杨旭东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他喜欢跟这些朴实的矿工打交道,街坊邻里间相处的也颇为融洽,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是他最大的愿望。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和妻子潘晓岚结婚5年还是没有一个孩子,生活在国外的华人相比起国内反而更加的注重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当几个月前得知妻子终于怀上了孩子,杨旭东真是高兴万分。不过今天的手术看来颇不顺利,杨旭东对孩子的期待也化为了对妻子的担心。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杨旭东越发的坐立不安。一会起来走走,一会儿又坐坐,嘴里不停的念叨:“该死,为什么还没好?已经进去2个小时了!”
同杨旭东一起坐在门口的母亲说话了“你这样一下走一下坐的,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晃得我眼睛都花了。你乖乖的给我坐着。”
“妈,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有生呢?你说我能不急吗?我能坐得安稳吗?”杨旭东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没事的,第一胎都是这样的,多了以后就好了。”杨旭东的母亲安慰道,其实他心里这个时候也非常的担心,心里不停的默念道:“哦米托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他们母子平安吧!”
“不要急,晓岚不会有事的,你就要当一家之长了,要学会沉住气!”杨旭东的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
“可是进去好长时间了,我真怕晓岚有什么事。”杨旭东刚说完,手术室门上的荧光灯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终于熄灭了。
“生了,生了!”杨旭东顿时破涕为笑,兴奋的摇晃着父亲的肩膀,随即神色一黯:不知道晓岚怎么样!
只见医生从手术室出来,脸上有着丝丝的汗。杨旭东见医生出来,赶紧走了过去询问医生母子的情况。医生解下了口罩,脱着手套说道:“母子平安,不过孩子的体重有点问题,只有2.5公斤,属于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产妇也需要在医院静养一段时间。”
低出生体重儿是什么概念杨旭东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总算是母子平安,杨旭东心里一块大石总算是落下了,连忙问道:“谢谢你医生。我们现在可以进去看她吗?”
“可以,不过过于打扰病人和胎儿,他们现在需要好好的休息。”
“旭东,是个男孩!”听到有人进来,躺在手术台上的潘晓岚勉强的睁开了眼睛,露出虚弱的笑容。
“晓岚,辛苦你了,辛苦你了!我真怕你有什么事!”杨旭东握着妻子的手激动的说道。
“我要看看孩子,你抱过来我看看!”对于自己的孩子做为母亲肯定急着的想亲眼看看。
杨旭东用手把妻子的头部微微抬高,指着一旁玻璃罩内的孩子说道:“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以后他肯定会是个好孩子!”
小家伙仿佛听到了父母的话语,小手不停的摇晃着,嘴里发出咯咯的笑声,看的杨旭东和潘晓岚也跟着笑了起来,一旁的两个长辈也是老怀安慰。
一路握着妻子的手将其送进病房安顿好后,杨旭东找到了医生,担心的问道:“医生,低出生体重儿对孩子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吗?”
“低出生体重儿一般长大后在智力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还没等医生说完杨旭东就拉住他的手恳求道:“医生,你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我儿子不能有智力问题啊!”
医生拍了拍杨旭东的手,安慰道:“杨先生,我说的只是有可能,也有可能除了身体稍稍显得瘦弱一点以外和别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医生,一定要用最好的条件,不管需要多少钱,我都愿意,我只球让我儿子建健康康!医生我求求你了!”
“你放心吧,我们对每个病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刚才我看了下孩子,我发现他虽然体重有问题,但其他方面都很好,而且还颇为活泼,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是啊我孩子刚才对着我笑呢,我看他肯定比我聪明多了!”想起刚才儿子对着自己笑,杨旭东心里成为爸爸的兴奋心情顿时涌了上来。想想儿子长得这么活泼可爱,杨旭东心里的担忧减轻了许多,暗暗发誓一定给儿子最好的营养,一定要让他长大成才。
就这样本书的主人公正式降临人世,没有满天的霞光、也没有山呼海啸,普普通通甚至还有带着一点先天的缺陷,看上去上帝可谓非常的不公,不过若干年后人们也许会发现上帝其实还是很公平的!
----------------------
纽卡斯尔是一座用来感知的城市,一座即使在黑暗里,也可以让你的脉搏剧烈跳动的城市!七八十年代工业渐渐萧条,煤矿业逐渐没落,在这座饱受经济危机摧残的东北重镇,惟一还能让人们快乐,让他们骄傲的只有他们的球队:纽卡斯尔联队。这支球队就是这座城市的脉搏,纽卡斯尔人对球队的热爱在英格兰无人不知、无人可比。
从70年代到80年代,接二连三地发生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给英格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纽卡斯尔这种重工业城市首当其冲。煤矿的倒闭使得杨旭东无可奈何的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煤矿工人是杨家族四代成员从事的工作,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一天他们的后代会被动的离开这个行业。和其他人一样,为了生活杨旭东到处寻求工作,什么活都干,包括在超市做保安、在码头做装卸工。生活的困境使得杨旭东这个三口之家渐渐失去了生气。虽然已经彻底融入了英格兰这个国家,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杨旭东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杨朔,英文名丹尼斯*杨身上。
出生时的缺陷加上东方人天生的血统使然使得小丹尼斯长的比同龄的小伙伴小了整整1圈,不过还好在别的方面小丹尼斯没有任何的问题,至少在智力上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多时间这个小子甚至表现出优于同龄孩子的智力。
“好好上学,以后做医生、律师、教师!”每天上学前父母总要用这句话来激烈小丹尼斯一天的学习热情,不过对这种鼓励对小丹尼斯来说实在太过虚无缥缈了,根本起不到一点作用。
“喝了牛奶,在去上学!”临出门前父母总要看着小丹尼斯把大大的一杯新鲜的牛奶喝完,虽然生活很困难,但是对儿子的营养父母是不会有丝毫吝惜的。说实话小丹尼斯一点也不喜欢喝这种有点骚味的牛奶,但是父母严厉的眼神使得小丹尼斯不得不硬着头皮闭着眼睛一口喝完。
小丹尼斯所就读的小学是当地的圣乔治小学,是一家位于盖茨黑德区的公立学校,和纽卡斯尔市区隔泰恩河相望,这个年代的泰恩河不能称为是一条河,缺少资金治理污染使得整条河成了一条缓缓流动的臭水沟,河道旁每天都能看到举着标语游行的大军,偶尔通过学校的窗户小丹尼斯能发现父亲也在其中。
在圣乔治小学里就读的孩子几乎都是附近几个街区矿工家庭的孩子,在这里没有富人家的孩子,也许富和穷的概念还没有在这些孩子脑海中形成。由于都在临近的几个街区长大,学校内的孩子几乎都是从小都认识的,彼此也很容易玩到一块,很短的时间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虽然小丹尼斯的肤色和别人都不同,但是没有一个人介意这种区别,他们的年纪使他们还无法理解什么是外国人。在班里小丹尼斯是个安静、不出风头的学生。也许东方血统决定了小丹尼斯这种性格,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总是名列前茅,在所有人眼中小丹尼斯都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但是下课铃声一响,小丹尼斯就像变了一个人一般,在他的内心深处体育远远比教育重要,教育只是完成父母的人物,而体育才是他的最爱。只有这个时候,一天的生活才正式开始。杨家族四代没有一个成员对体育有兴趣,在他们眼里努力工作显然比浪费体力去乱跑对生活有意义、有帮助的多。但是丹尼斯*杨这个第五代成员颠覆了这种传统,和所有纽卡斯尔人一样他爱上了足球,每天幻想着披上纽卡斯尔队那黑白相间的队服,奔跑在圣詹姆斯公园球场,接受看台上可爱、朴实的纽卡斯尔父老乡亲的欢呼。
其实丹尼斯以前更爱的是橄榄球,但是他单薄的身材使得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让其加入,无奈之下只能转而投奔足球的怀抱。一开始丹尼斯这个瘦弱的小家伙被放在了守门员的位置上,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担任这个位置,丹尼斯到不介意,他喜欢足球,只要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球一切都无所谓。
不过随着丢球数的增加小伙伴们发现丹尼斯实在不是一个守门的料,后卫的话就他那可怜的身体条件恐怕是无法让人放心的,中场的话丹尼斯踢了几场也不行,长期守门使得他的技术连基本的带球也无法很好的完成,无奈之下只能让其改踢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前锋,当然丹尼斯肯定是替补前锋。就此丹尼斯*杨开始了足球生涯中第一次板凳经历,也许他未来的成功有现在的功劳也说不定呢!
虽然无法上场比赛,但丹尼斯对足球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每天等小朋友们都回去后,丹尼斯总会留下来一个人带着球在场上傻傻的跑着,对着没有守门员的球门拼命的射着。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踢上几脚球,不过他很满足,每次一个人都能踢得兴高采烈。
他想象着自己正站在圣*詹姆斯球场,自己就是这个年代纽卡斯尔联队中最出色的球星凯文*基冈,心里模仿着平时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解说员的喊叫:“凯文*基冈在控球!”丹尼斯带着控着球在空旷的场地上往前突破;“凯文*基冈过人!”丹尼斯想象着前方的后卫,轻巧的晃动,突破成功;“射门-凯文*基冈射门了!球进了!”丹尼斯起脚射门,虽然没有守门员,但在他心里眼前确是活生生的有着一个守门员,他的射门射进了球门的右下角,一个无法防守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