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道路,都有成道可能,这是毋庸置疑的;得法难度,亦大致相若。
前一条道路,是逆天而行的死中求活之路。对于修行之人悟性机缘,要求之高,几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等候数个纪元,遍求周天诸界,也未必能够生出一个此等人杰。
后一条道路,看起来要具体切实一些,似乎行走起来较为容易;但其实不然。
所谓与“我身”相对的“非我之心、外象之精”,同样是一个极为空虚的概念。到底是如何炼法,本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且每一人都有所不同、相互独立,前人之法不足为据。有踏上此路之人,寻访千万载,遍历千百界,亦是可怜无补费精神。
其实不难猜出——
所谓“武道”一门,空空荡荡,唯我唯真,自然是走的前一条道路;而仙魔诸道,无此执着,自然是走的后一条道路。
二者并行不悖。
只是天意难测,最近数个纪元以来,情形忽然发生变化。
仙门序列,忽然崛起奇特的一脉。
那一脉的修者,自幼年起便重视炼成一件宝物,与丹婴之变相伴而生,号称为“本命法宝”。
须知武道之外的其余诸道,虽然寄心外物、营造法宝的,为数不少;“本命法宝”,也并不算是一个陌生的提法。
但是在既往仙门之中,只是将自家用心最深、蕴养最厚,又或者是心意寄托的一件宝物,称为“本命法宝”;却并如这一脉中,将“本命法宝”作为一个独立殊象、载道之器。
如今“本命法宝”这一提法含义大变,正是随着这一脉道传兴起,方才流布于世。
这所谓的“本命法宝”自金丹境时便开始蕴养,一旦随御主成功晋入近道之境,品质便大大胜过寻常宝物;直待到了成就道境之后,若是这“本命法宝”的品质达到了极高的层次,竟多出了一桩不可思议的妙用——
当作“外象之精”的寄托之物。
虽然符合条件的依旧是极少数;但是较之原先的苛刻要求,却不知道宽松了多少。
短短三个纪元,这一脉道传便一举成就了六七位位居道境之上、踏步幽玄之间的人物。
面对如此情形,其余走上第二条道路的仙魔大宗,尽可随时点化,将门人所持重宝化为类似于“本命法宝”的路数。虽然由于基础较差,蕴养稍欠,较之那一脉仙门依旧逊色一些;但说到底差别不大。
而武道一脉,却由此受到极大冲击。根植于下的万法诸界,由是气运削减,渐显颓势。尤其是祖域一地,几乎衰微断绝。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道途中一步踏出,没有回头路可走。
因为武道中已成道境的巨擘,人人落子无悔。心印如剑,所向无前。若是改弦易辙,那必然会导致道心崩坏,修行之路,也就到此为止。唯有尚未成道之人,在武道的道统之内,在尚处萌芽阶段的低阶修行中,独立将属于武道的“第二条道路”开辟出来,方能解此困局。
若是指望武道中上境巨擘传授秘法于下,此自欺欺人之举,同样是不可行。
唯有底层的武道界域之中,自己孕育嬗变,萌生出一粒种子;武道中上境大能,或能略微施展手段,助其养成。
此事实在甚为艰难。
因为武道的入门步骤,讲究的是散炼全身,无有差等;并无仙门中丹婴之变。要想诞生出“本命法宝”这一重理念,几乎是缘木求鱼;所堪依傍勾连的,或许唯有武魂之象。武道中六脉武魂,包罗万有,效用性状各有不同,不若丹婴之混同归一,这又是一绝大的难点。
“真幻间”汇通无量武道下域,意在合万界英杰之力,破解此局。
一十二方界域,一十二位真灵,其实便是立境大能所创造的一十二件“外象之精”雏形。
由此,冀望于功行到了甚深境界、能够唤醒真灵的人物。在彼此的斗法之中,会渐渐探索出“欲合内外,必假之于物”的这一条路。
日曜武君与真灵间斗法路数的截然不同,正是由此而来。
一者是武道中最元始的“本身道”;一种是借法拟象于外物的“外道”,更类似于仙家手段。
其实此事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
就算是以归无咎的天资,若他是一位纯正的武道修士,并不曾直接借鉴了仙门中炼制“本命法宝”的知见,那么他与秦秦的切磋,至多只能摸索出一个模糊的“调和内外”的概念而已。思维跳跃到通过蕴养宝物合证大道,只怕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
但是武道中的上境大能,至多也就到此为止,却决不能给与再多的提示。
若有后来人将“本命法宝”修炼到极高得层次,以至于能够成为这十二件“外象之精”雏形的容器,便有了击败惊幻这位使者的资格;击败此人,便会冥冥中打破一道关口,为武道迎来新的纪元。
就常理而言,从“立法”到“功成”,显然非是一代人所能完成。所以在惊幻口中,方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
一刻钟之后。归无咎气息一拢,光华散尽,种种异象也同时消散。
将全珠收纳入身躯后,好似一切回到了从前;只是,多出一种与惊幻相近的韵味。
归无咎笑言道:“看来在下运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