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茱明白了弟弟的心意,尊敬不是施舍来的,也不是李峻到郑家去几次,她就能重拾往日的主母之威。
小弟是在等一个机会,也可能是在创造一个机会。
在某一时刻,小弟会让郑家人知道只有她李茱才能救郑家,只有依靠她李茱才能让郑家的利益得存。
想到此处,李茱从怀中掏出一支金簪递给翠烟,说道:“翠烟姑娘,多谢你了。烦劳你告诉二郎,就说姐姐知道了。”
翠烟慌乱将李茱的手推了回去,屈膝道:“这可使不得,您是郑夫人,更是咱们李家的二娘子。翠烟只是一个婢子,怎敢收您的东西。要是被我家姑娘知晓了,婢子是要受罚的。”
翠烟的一句“李家的二娘子”,终于让李茱强忍的泪水流了下来。
原本,李茱在荥阳没有娘家人,无论受了怎样的气,她都要忍着,也无处可诉。
即便是郑敏儿已然到了生死边缘,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眼下,李茱在荥阳城中有了娘家人,而且还是最有权势的娘家人。
那日,统领数万荥阳军,威风八面的郭诵送敏儿见她时,跪地喊的一声姨母,让整个郑府都震惊不已。
有了这样的娘家人,她要担心什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回去的路上,一直都耿耿于怀的郑豫阴沉着脸。
沉默了半晌,他问向李茱:“适才,那个丫鬟说的两千铁骑是怎么回事呀?”
“呵呵...”李茱淡笑了一声,随口应道:“没什么,不过是我们姐弟间的一句戏言。”
说完,李茱不再开口,将头望向了车外。
岳山,位于荥阳城北,大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南岸,属黄土丘陵地貌。
原本,早期的大河并不经过荥阳,在岁月的变迁中,大河经过多次改道,才从荥阳城东北的岳山脚下流向大海。
大河之水从黄土高原汹涌而来,原本湍急的水势,因地貌的改变而在岳山处形成了分界。急促的水流变为平缓,河面也开阔了许多。
正是有了河水的风平浪静,岳山脚下成为了修建渡口的天然之所,也便有了如今的玉门渡。
玉门渡毗邻虎牢关,一关一渡相辅相成,既是安定时期商贸枢纽,也是战乱纷起时的军事要冲。
当下,虽说朝局动荡不宁,各地也是战乱频发,但司州境内并没有起什么大的兵祸,荥阳郡也因此显得较为安稳。
此刻,作为水运中枢的玉门渡口依旧是人来车往,热闹繁忙。
河面上一艘艘船依次排列,或是等待靠岸装卸,或是准备扬帆远行。
更有那满载货物的船只刚刚抵达,正鼓起风帆,穿梭在水面开阔却拥挤不堪的河道中,想要早些寻个靠岸的机会。
码头上也是热闹至极,大量的货物正沿岸堆放,等待着搬装上船或是车马运走。
由此,也让码头边顺着河流衍生出一条长达数里的集市。
玲琅满目的各式商品都售卖于集市里,游逛于其中的人群更是川流不息,摩肩接踵。
如此繁忙的景象,后世曾有人在诗中如此描述:“横绝浊流争蚁渡,平看晚照摇金波。”
码头处,在众多运送货物的车马中,有十几辆大车较为显眼。
这些大车的车辕处都竖着一面三角旗,旗面上均写着“司盐”二字。
麻袋堆成小山的大车由官家打扮的人押送,在渡口税银收取处也未做停留,一辆辆马车径直地通过了关卡。
不远处,正在察看渡口的裴松明望见了出关卡的运盐车队。看着每辆车上堆满的货袋,他暗自估算了一下重量,脸上露出了冷冷的笑。
如今,裴松明在功曹李钊的手下做事,主要负责荥阳郡的商贸平准与稅赋的征收。
平准制是李峻到任荥阳后新增的一项经济措施,旨在通过官府收售物资,用以调节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
通过低买平卖的操作,即可稳定市场的物资价格,又能增加官府的银钱收入,同时也会让囤积居奇,贱收贵卖的投机商贾有所忌惮。
这一措施并非是李峻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汉武帝时的桑弘羊更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以往,裴松明在平春县衙中做过县吏,他对于衙门中的事很熟悉,办起如今的差事也是得心应手。
另外,裴家是几代的商贾之家,出身于裴家的裴松明多少也受到过熏染。只要用起心来,他对商贸买卖上的事也毫不陌生。
又巡看了一会儿,裴松明返身回到了马车上,向着车夫吩咐道:“去郡守的府邸。”
车夫常跟着裴松明,知晓裴西曹与李郡守的私下关系。点头应诺后,车夫扬鞭催马向城门处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