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辉非常轻松地得到了他的矿产资源,价格非常理想,总共不过才花去了四百万贯,这已经是非常低的价格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给朝廷上书拍卖矿产的奏章真的实行起来后,所获得的资金就算抛出一万多贯的“门票”收入后。拍卖所得居然有三千二百万贯之多,比他以前的设想还要多出一千多万贯,这都快要赶上大宋全年度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了。
拍卖矿山经营权的收入暂时让心存反对的官员闭上了嘴巴,任谁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这么多的金钱。三千多万贯的资金用于巩固新收复的西夏领土实在是绰绰有余,大宋开发西北的全部计划在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后全面启动,今年计划向西北屯田的厢军由事先定下的七万人一下子升至了十五万人。尽管这次屯田人数破了记录,但中书省依然给屯田的厢军开出了非常优厚的待遇──屯田厢军每两户人可以获得一匹马三头牛,生产资料也都由朝廷供给。
治平年间便已经开始的屯田行动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多了,按照当初的计划,第一批屯田厢军已经获得了其部分地权,只要屯丁继续再耕种十年便可以获得全部地权。一个屯丁耕种一百亩土地,其中三十亩种植棉花,以便为大宋的纺织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五十亩的麦田供其生活和提供军粮;剩下二十亩则种植。苜蓿来养马和其他牲畜。朝廷需要屯丁的苜蓿来养马抵税,至于剩下的税收则以粮食实物征收,正常年份收取十石粮食作为税收。这样算下来屯丁若是肯下功夫屯田,那生活水平远比内地要好的多──西北的产量比较低,一亩地正常年份产量在两石以下,虽然收获的五分之一交税,但一个常规五口之家一年食用粮食三十石足矣,剩下十石可作为储备。不过最可怕的还是那三十亩棉花──大宋纺织商人对棉花是极度需要。有多少棉花大宋商人都可以吃地下,屯丁根本不用棉花的销路操心,更何况大宋的商人在这棉花上是投下本钱的,一户屯丁还能够在这棉花上获得三四百贯的零花以补贴家用。
大宋统治高层对屯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为屯田是最有效消耗厢军地方法,只要屯田成功。大宋完全可以在十数年内摆脱其庞大的厢军系统给朝廷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朝廷在这屯田上也是下了血本,不仅投钱给物,还破天荒的将屯田后的地产也交给了屯丁,这样巨大的让步除了王静辉当初的争取之外,也是因为当时的皇帝赵曙和宰相韩琦都希望这次屯田能够成功。
屯田能否成功的关键便是在于能否挡得住“官夺屯田”,说到底这官夺屯田不过是地方官对田产眼红,想办法来肥自己的腰包,对于这种现象,王静辉使出地办法唯有威胁恐吓。尤其是他在当了大宋统计局提举之后,一口气让几十个官员集体搬家到蛮荒钓鱼赏月后。更是没有人敢对屯田下手了。
当然想要一起官夺屯田的事情也不发生这是不可能的,不过零星案件发生并不会影响大局,这种事情也根本不可能杜绝,只要大方向上进行的没有问题,王静辉就已经烧高香了。五年来每年至少五万人屯田戍边。每一批都需要屯田两三年才可见效,但是屯田的效果已经渐渐显露──一万户屯田光是上缴粮食便可以达到十万石,足以维持一万两千人地军队一年食用,而耕种两年正常缴税的屯丁已经有三批十五万人,粗略算来每年的军粮上缴便可以养活十八万军队。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大宋君臣在看到这个数字后,甚至幻想只要再坚持几年,西北军粮就完全不用从内地转运了。这样大宋财政又可以甩掉一个大包袱。
王静辉对于这样的想法也唯有苦笑而已──理论上这么计算当然没有错,但这些官员也不想想西北哪里有这么多地土地供厢军屯田,一个屯丁可是一百亩的土地,总不能把草场都变成农田吧?!王静辉就是再苯也知道环境保护,可不能因为屯田把原本就很脆弱的西北环境给破坏了,那他可真成了罪人了!不过西夏地覆灭又可以让屯田继续实行了──党项人的耕作水平实在是太差劲,就是有好地也种不出好收成,西夏新获得的土地足以再安排三十万厢军屯田,这不仅可以保证西北军粮充足供应。还可以增大西北汉人在当地人的比例,对于控制这些新收复地区有着莫大的好处。
不管大宋高层怎么折腾,这三千万贯的资金足够巩固大宋新获取领土的守备开发费用了,一旦大宋军事上在西北形成绝对性的优势,那商人的利益顺理成章地也将会得到保证,至少不会因为异族的掠夺而受到侵害。
王静辉拥有了这么多优质的矿产资源后,加上他的人工成本已经降低到一个不能够再低的程度,这块产业势必会给他提供大量的金钱──向富弼保证的那些条款所需要的金钱完全可以从这些矿产中得到满足。
不管朝廷中的各方政治势力如何争夺灭夏战功,王静辉总是要得到属于自己最实惠的奖励──别人也许会忘记,但皇帝赵顼却不会忘记,处于驸马对土地异乎寻常的嗜好,皇帝赵顼给他的奖励是西夏最好的良田十万亩,并且还许给他开发河套平原五年不收税的待遇,五年之后河套平原的土地除了留下一万亩给王静辉之外,其他的全部都要收归朝廷。
皇帝给小王驸马的奖励不可谓不优厚,这也是王静辉应得的奖励。灭夏战争中紧急调用的军粮几乎全部都是出自王静辉设在西北的粮仓,加上各种暗中提供的军费更是难以计算,可以说若是没有王静辉的产业在,大宋想要这么快灭夏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皇帝赵顼心中非常清楚这一点,两府重臣心中也是心中有数,对于这样超常规的赏赐两府官员都是持默许的态度──两府官员对王静辉所获得的财富上的赏赐并不是很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小王驸马绝对不可以再获得翰林学士以上的官职,这可以说是所有大宋重臣和皇室心中的共识──皇帝对驸马的宠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若是让这样的人再获得非常大的实权,那将来有谁能够制约的了驸马?!这和王静辉的人品无关,皇帝赵顼也是出于保护自己这个年轻妹夫的角度出发,破天荒的没有主动提出官职许诺,不过王静辉自己也不稀罕当官。
第三百五十四章图利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