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王赵顼听后也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的妹妹情根深种,若是王静辉无法考场夺魁,恐怕就是父皇也不能拖着她的婚事不松口了,想来胜负就在此一举,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忧,正想开口安慰一下蜀国公主的时候,就见王静辉兴冲冲的跑进书房来。
本来王静辉在给苏轼的老婆诊脉开药方后便可以回来的,不过他又让苏轼来对他所学功课进行提问,以检验自己的学业程度。苏轼知道他要考制举科,所以也没有抱怨,耐心的给予指点,只是王静辉那厮记性实在是太好了,制举科考试出了诗词需要根据题目来发挥一下外,无非就看谁背书背的好,这两项恰恰是王静辉的强项,苏轼手里拿着几本书翻来覆去的提问,最后干脆让王静辉背书,没想到他真的能把书从头背到尾而不错一字,这可把苏轼折磨的够呛,好在管家王福来找他,否则苏轼真的要下逐客令了。
王静辉听说赵顼兄妹来了,便扔下正在摇头叹息的苏轼,一溜儿跑回书房去了,刚进入书房便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蜀国公主,两人呆立了良久,然后从他的嘴里蹦出了一句让赵顼绝倒的话:“公主,你来了?”
颍王赵顼虽然在心中腹诽王静辉视自己如无物,但也明白这段日子两人没有相见对他们可是莫大的折磨,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轻咳一声说道:“王兄。许久未见。近日可好?”
王静辉此时才想到屋里面还有赵顼这个灯泡的存在,脸上一红。连说:“还好!还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眼睛却盯着面若红花的蜀国公主。
颍王赵顼看到王静辉这个样子,虽然心中有些气结,但也只是苦笑不已:这个才子平时可是心思敏捷侃侃而谈。怎么见了蜀国公主后就变成痴呆了?放下心中所想,便和王静辉寒暄起来,询问他学业上地事情。
过了一会儿王静辉地注意力才从已经把脸快要低到地面上蜀国公主那里转移到颍王赵顼身上,他知道赵顼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事,不是寻常拜访,不把这个灯泡的麻烦解决了,自己和蜀国公主在一起总觉得有些别扭。所以王静辉喝了口茶稳了下心神,便问道:“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找在下可是有什么疑惑?若是能够解决定不推辞!”
颍王赵顼听后心中赞到:这个才子可真是上道,在这么没头没尾地闲聊下去。自己就要快变成痴呆了,好在他先张嘴了。赵顼苦于找不到话头,见王静辉自己挑起了话头,当然是打蛇随棍上,从袖子里面掏出一道奏章的副本,说道:“王兄可真知我心,你先看看这道奏章吧。”
赵顼递给王静辉的奏章正是知谏院邵亢弹劾郭逵的折子。他打开奏章后一看,便知道肯定是御史台或者是知谏院弹劾郭逵地折子。因为上面没有署名,所以王静辉不知道这份奏章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与英宗赵曙一样,看到今日郭逵的遭遇,王静辉也想到了十年前北宋名将狄青的事迹,不同的是他心中的矛盾和赵曙不同。对于北宋抑制武官这一策略,后世评论褒贬不一。而王静辉看到的是正因为这一策略才一改汉唐时期武人飞扬跋扈的气焰,使有宋一朝二百年都没有受到武人乱国的事情发生,但这一政策的同时也使宋朝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对于这种矛盾,王静辉地心中说不出是好还是坏,相对来说他更倾向于赞成宋朝这一国策,毕竟他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在未来时空中,文人出任国防部长这一职位也不是新鲜事儿,那个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美国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不就是文官吗,而且这也是一项潮流。但可惜的是他在一千年前的宋朝,赵宋可没有后世美国佬这么不可一世,宋朝这一国策与它的国力不相称,在以后可是给它找了不少麻烦。
赵顼看到王静辉紧锁眉头,知道这是件非常让人棘手的问题,但还是问道:“此事王兄怎么看?”
王静辉抬起头反问道:“圣上是怎么看地?”
颍王赵顼只好把英宗赵曙的担心说了出来,王静辉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们的担心都是一样的,十年前大将狄青的事情就曾使仁宗皇帝抱憾终生,这种事情不能在郭大人的身上发生!其实郭大人现在地处境圣上也有一份责任,正如奏章上所说的那样,郭大人军功确实要比狄青差了许多,这也给谏官抓住了把柄。其实就算郭大人军功能够达到狄青那样的程度,也不行,想当年狄武襄何等的受仁宗皇帝信任,但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客死他乡?!”
王静辉的话让颍王赵顼心中也有一番羞愧,他本人也时常憧憬能够创下汉武帝那样的武功,尤其是宋朝现下的局势和王静辉的长期影响让他渐渐的放弃了这种奢想。不过他内心中还是非常偏向鱼善待武将,避免狄青事件的再次重演。
王静辉看赵顼有些低沉,继续说道:“殿下也不必担忧,其实我也非常赞同太祖太宗皇帝立下这样的规矩,毕竟这项政策非常有效的压制了自汉唐以来武人跋扈的气焰,使得大宋百姓避免了内部兵祸,可以安享百年的和平生活。其实当年狄武襄的经历完全可以避免,当然现在郭大人的处境也可以轻松化解,不过现在时机不是很成熟,暂时不宜实施而已。”
赵顼现在最喜欢的便是王静辉能够说出“此事可以轻松化解”的话语,仿佛自从认识王静辉以来,自己想他提出的任何问题还没有他不能完美解决的,这也是英宗赵曙非常赞赏王静辉的地方,不过颍王赵顼也同样很憎恨王静辉这吊人胃口的本事,但他还是问道:“策将安出?”
第七十七章两难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