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7年,正德十二年八月,朱厚照“微服如昌平”,到居庸关,并传令打开关门。】
【巡关御史张钦坚决拒绝这种荒唐的命令,“负敕印”,持宝剑坐在关门下,严厉地宣称:“敢言开关者斩。”】
【朱厚照不得已,只好返驾。】
【你以为他走了?才没有!他就一直蹲在昌平!】
【蹲了好几天,一直蹲到张钦出巡白羊口,他乘机“疾驰出关”,并令谷大用封堵张钦以及其他京官来追。】
【自己驻扎则在宣府的镇国公府。】
……
{这又何常不是一种夺门之变呢(狗头)}
{……艹了,这说法微妙的很合适啊。}
{说实话,就这一点我是支持文官的,实在是在不开天眼的情况下,这特么就是朱祁镇复刻啊!}
{哪经得起再来一次“土木之变”啊?}
{就这点来说,朱厚照确实胆大……}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抖着手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还好还好……看天上的说辞,应该是没有复现“土木之变”
这时候要是来个土木之变。
大明可以直接宣布灭亡,或者南迁南京开启南明了。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撇了撇嘴。
“你们知道个屁!”
巴图孟克刚刚身死,蒙古不稳。
这时候打他正正好好!
要是等巴尔斯博罗特稳定了蒙古,那些是复现土木之战呢!
……
【与此同时,新任大汗巴尔斯博罗特出兵六万袭扰宣府,杀掠近四千人。】
【九月,朱厚照巡幸大同,驻扎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命户部输送帑银一百万两到宣府。】
【户部尚书石玠拒绝,只输送了一半。】
【月底,朱厚照离开阳和,前往大同。】
【同时,鞑靼再次南下,劫掠阳和。】
【十月初一,鞑靼进攻大同。与大同总兵官王勋、副总兵官张輗、游击孙镇交战。】
【朱厚照命宣府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随鞑靼。】
【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前往阳和与诸部会合。】
【初二,鞑靼转向应州。】
【应州之战爆发。】
……
天幕上。
金色大纛迎风而展。
朱厚照看着面前组成人墙的战阵,一动不动。
红与黑撞击在一起,僵持不下。
蒙古铁骑在人墙外盘旋,大声呼嚎着。
大明战士顶盾支戈,不动如山。
朱厚照看到一张狰狞的胡人面孔。
面无表情的摸向腰间长弓。
拉弓,搭箭。
“嘣!”
弦弓劲响!
身边将军大声呼喊着:
“陛下亲射!斩首一级!”
声音传叠出去。
军心大振!
……
【十月初三,张輗、孙镇、王勋等与鞑靼在应州城南大战。】
【初四,大雾,鞑靼暂退。】
【初五,王勋等出城与鞑靼交战,萧滓、时春、周政、麻循等率部支援。】
【朱厚照率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江彬等人自阳和来支援,亲自上阵。】
【初六,鞑靼主动进攻,朱厚照指挥诸将抵抗,乘舆几陷,自辰时战至酉时,鞑靼退兵。】
【初七,朱厚照与诸将且战且退,至朔州附近,鞑靼撤退,朱厚照转入大同。】
【公元1518年,正德十三年正月,朱厚照自宣府回京。】
【事后清点,此战明军阵亡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六十三人,斩获鞑靼首级十六个,朱厚照亲自射杀一人。】
【由此数年,鞑靼不敢深入犯边。】
……
{这一战不是小王子来犯吗?}
{因为蒙古史料行文简略且自相矛盾,明朝史料记载较少且有信息延迟的问题,所以巴图孟克的生卒年月一直存在分歧。}
{主流的观点认为他即位应该是在成化十七年年底。}
{但因为靠近年底,公历与农历错位,导致部分蒙古史料认为是1482年,明朝史料因为消息闭塞、信息延迟的缘故,出现成化十九年、二十三年等说法。}
{但是巴图孟克的死期分歧巨大。}
{一说认为他八十岁时去世,但那时候俺答汗都控制住蒙古了,所以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另一说就是认为他是四十四岁去世,大概就在1516或者1517年。}
{然后因为农历和公历存在日期差或者信息传递延误,也存在正德十一年底1517年年初去世的可能。}
{所以,鞑靼接连数年不敢深入犯边的缘故,与此战关系不大,真实的原因应是在此前后数年之中,蒙古陷入了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巴尔斯博罗特在位期间受到蒙古诸部的强烈反对,年幼的博迪阿拉克即位后又面临蒙古诸部的事实独立,俺答汗在事实上控制蒙古两翼已经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其次,此战的真实战损确实是被低估了,但是跟文官集团的故意打压也没有什么关系。}
{明朝计算军功首级和战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口径。}
{前者是兵部和都察院的各种核实,大军在外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文官,撰写各种文书,兼顾官场规矩都由其完成。}
{但是此次朱厚照出征多以豹房亲信和边镇军将为主,这些人与前者毫无交集,根本没有能力撰写合格的奏捷文书并附上相应物证。}
{再加上论功是在应州之战结束,北巡返回宣府后进行的,数月时间足以使首级腐烂到无法辨识的地步,大打折扣也在情理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