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张议潮才知道,原本雄心勃勃计划着收复河湟的唐武宗已经驾崩了。】
【新即位的天子是武宗皇帝的叔叔光王,改元大中,今年不是会昌八年,而是大中二年。】
【而新任天子并没有收复河湟的意思,连武宗皇帝为筹备出征军资而特别设立的“备边库”都取消了,指日可待的西征成了遥遥无期。】
……
{这宣宗太拉了!你内政那些跟武宗对着干也就算了!怎么对外收复失地你也跟着对着干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吗。}
{nnd!早就想说了!这宣宗的小太宗名号啷个传出滴?}
{司马光:嗨嗨嗨!正式在下!}
{宣总这个小太宗就是吹出来的,他的施政方针就是凡是武总搞的我通通反着来,典型为了反对而反对。}
{武宗灭佛,他重新耗费大量财富崇佛,武宗打击藩镇他重新和藩镇妥协苟且,典型的政变上台,得国不正所以对前任各种亲算,不顾国势安危。}
{他死那一年浙东起义,唐朝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唐朝实际在他手上就已经走向亡国之路了!}
{这话有点偏颇了,历史上有哪位皇帝在这种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地方割据,边境大患地情况下做到真真正正地力挽狂澜了呢?}
{伱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不是全面反武宗,宦官集团为什么要扶持他呢,他如果不是这么做,皇帝位子坐的稳吗?}
{他已经做出了当时宦官能力大到足以立皇帝时的最佳选择了。}
{只是简单认为他在反武宗就把他想的太简单了,武宗一朝打击了宦官势力所以武宗就吃丹药死了,如果宣宗也打击你觉得他能活到中风吗?}
{讲道理,他那纯粹自己作的,还有……你们跑题了吧!}
……
大唐·宣宗时期
李忱双眼微眯。
中风?
什么意思?
不管什么意思这都不是什么好意思。
是不是那帮家奴下的暗手?
爆发大规模起义?
这又是因何?
……
大宋。
赵匡胤嗤笑一声。
“唐宣宗看似是在学习唐太宗,实际上徒有其表,精髓根本就没有学到。”
“无论能力还是气度,亦或者是忍耐,没一个能够比得上唐太宗的。”
“唐太宗在用人上可以摒弃个人喜好,这点唐宣宗就远远不如。”
赵匡义看着有点化身李吹的兄长略有几分不适。
“法无偏颇,志尚勤俭。惜赏慎官,好贤纳谏。我思大中,亦汔小康啊。”
赵匡胤看了一眼他,撇了撇嘴道:
“不跟你拽文!”
“继续看天幕!”
“这张义潮我还真不了解。”
“希望后世大宋也能有这等忠臣吧。”
……
【虽然新天子对于河湟之地不在乎,但举义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张义潮望着东方下了决心。】
【既然大唐王师不出,那他们便自己干!】
……
天幕上。
画面又回到最开始的沙洲城。
绣着日月星辰的红色旗帜迎风猎猎。
时隔六十年,大唐的日月旗终于重新在河西上空飘扬。
……
【公元848年,张义潮与吴洪辩发动起义,沙洲城内的汉人纷纷响应,吐蕃守将弃城而逃,沙州就此光复。】
【为了让唐廷知晓沙州的消息,同时向唐廷争取更多的支持,一个僧俗部众组成的代表团在攻占沙州不久后成立了。】
【由吴洪辩的弟子悟真、张议潮的心腹武将高进达等人组成联合使团,前往大唐的国都长安投诚。】
【这趟从沙州到长安的旅程,一走就走了三年。】
【公元851年正月,悟真和尚终于抵达长安城。出发时他们有十队人马,抵达时只剩下了七人。】
【唐宣宗敕授悟真和尚在京城临坛大德,赐下紫色僧衣。】
【同时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镇守瓜沙二州。】
……
天幕上。
从玉门关到青海湖,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州尽数被张议潮收入囊中。
除了凉州、渭州外。
沙州通往长安的路已经被打通。
画面一转。
麟德殿。
李忱志得意满的看着眼前跪地献图的老人,朗声道:
“宪宗常有收复河、湟的心志,只因中原用兵,结果心愿未成而崩殂。”
“如今朕完成先人的志愿,将替顺宗、宪宗二庙加谥号,以永昭丰功伟业。”
……
【公元851年十月,张义潮平定十州,彻底打通沙洲与大唐的联系。】
【其兄张议潭带队,向唐宣宗敬献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图籍,并代表张议潮将河西十一州归入大唐版图。】
……
天幕上。
沙洲。
戴着黑幞头着圆领红袍的张义潮神情严肃的双膝跪地。
其身前,同身穿红色大袍的朝廷使者正在宣读诏书。
而无数的百姓僧侣,也同样跟张义潮在毬场跪听天使宣读诏令。
“……于沙州置归义军。”
“命沙洲防御使张议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节度。”
“并沙、瓜、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管内观察使,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许于京中置邸舍……”
诏书宣读完毕,无数人紧紧盯着那交接仪式。
天使取开套在旌节外的袋囊,寰场鸦雀无声。
当看到天使亲手将旌节交到张义潮手中后,随即欢声雷动!
百姓们疯了似的跳着蹦着、喊着叫着。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人打着口哨、有人相拥而泣、有人合十祈祷……
……
【公元851年十一月,唐宣宗下令,将归顺的河西十一州设置一个新的节镇,取名为“归义军”。】
【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摄十一州军政。】
【封吴洪辩为河西都僧统,摄沙州法律僧政三学教主。】
【时隔近百年,河西走廊这一战略要地再度归入大唐。】
……
归义军的史料不多,所以没把所有重点都放张义潮身上。
毕竟西北有孤忠说得也不只是张义潮一人。
还有那些想念大唐的先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