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那年的端午节,六月二十二日清晨,我们市有个习惯,每逢端午节时全家清晨一大早去山上踏青,我们全家人也入乡随俗。
那天大清早,在我妈的家里,包括我妹妹、妻子、妈妈和儿子等人,我们起得很早,家里离北山只隔一条河流,我们随大队伍从桥上过了河去了“北山公园”旁边的山上。
这北山上是绿色一片,郁郁葱葱,东北的端午时节,正是一片春意盎然,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色。在山里,一片片树叶,一丛丛小草,一簇簇小灌木、一朵朵满山红遍的映春花,在山洼里,在山脚下,在丛林里,在大树下,它们带着清晨的露水,带着绿色植物的清新,人们在摘采着这翠绿色的树叶,呼吸着这大自然赐给人们的清新的空气。我们居高临下,领略着被群山环绕的我们市里美景。这青山绿水、这被点点小花点缀的大森林的原生态环境、一年中最好的时光、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此时此刻,全家人都怀抱着摘采来的树枝树叶,抱着满怀的绿色,仿佛拥抱了青春、拥抱了希望、拥抱了未来。那段儿日子,我也多年未在父母跟前一起生活过,此时能和他们在一起,也是全家团聚,欢乐一堂,我爸爸妈妈也过上了儿孙绕膝的幸福退休生活。
这年秋季,大专毕业生的分配和多年前是有所不同了,以前林校这样的单位大学生都不愿意来,这单位无权无利,是清水衙门一个,有点儿能耐的都向别的单位去了。可现在,能分配到林校已经是不错的了,加之政.治风.bobo及,我们接收人也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
来这里要做老师,好,虽然你挖门子、找窗户,但也要测试,此时教务处要大显身手了,还是原来的老办法,组织观摩教学,新来的教师一上课,我们就组织了一大帮教务的老师、政工的干部、以及林校的领导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在教室里的后面坐了一长溜,听完课后组织听课的人大家讨论,若不行就不让做教师工作。记得那次有袁莉等人,还是刚毕业的小姑娘,人非常老实而且学习又好,而现在是教研室主任了。
恰巧当时在我的楼上住着我们市的教委主任,有时我也去他家里坐坐。他姓郑,也快退休了,一起闲聊我说起今后的志向。我说林校也做烦了,想调动一下工作。这郑主任倒不客气,说:
“你愿意到哪里?我们教委也缺人,你来吧,我们欢迎”
我不可置否,此话就撂下了。
市里森林资源管理局和林校合办着他们代管的“资源班”(我们对他们委托的代培班这么称呼),来来往往的关系很是密切,一次在一起喝酒时,他们的于局长开玩笑地对我说:
“到我们局里来吧,这里缺少你这样的人才啊”
其实资源局的情况我多少也知道,它在我们市是待遇较好的市政aa府单位,对市政aa府来说它是森林资源管理局,对黑龙江省林业森工总局来说是我们市林管局的资源处。四十几个人,倒都是东北林大的毕业生,已经老的毕业生了,大多已到了退休年龄,两位老局长也五十七八了。这个局在我们市里很有权。因为我们市的所有森林采伐要有他们的批准方可进行,这里也是很缺少年轻的专业干部,尤其是东林的大学毕业生,这位于局长看来也不是开玩笑,我也就留心了。
不久,林校来了两个北京派来的应届女大学生,这两位大学生是为什么来林校呢?说了也有趣儿,那年是大学毕业生们最不好分配的年代,这是因为那年在北京发生了事件,所以才分到林校来实习。
这回参加运动的学生们毕业分配也是个问题。这北京来的两个姑娘是“人民大学”的本届毕业生,她们学习成绩优秀,而人民大学就把她们留校了,但是因为某些影响,当时不对她们分配而是先到边远地区,进行实习半年后才考虑分配,看来以后她们也要从事教育工作,就先到我们这地方来实习了。她俩先是做英语教员,其中一个姓吴一个姓殷,来了以后我要代表林校给安排这安排那,都是大本毕业,前后差不了几年,我多少也有点儿同情。在林校实习的时间里也请她俩到我家与其他年轻老师吃过饭。
有一次,我也很难忘,林校休息了几天我竟领着她俩去了我们县,在那里她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县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中学同学,当时他们也都有权,有很多当了什么长,但是也仅有我为数很少的在市里工作,看我带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北京姑娘到我们县,大家是热烈欢迎,招待得处处得体,呆了两天是顿顿大小酒宴,穷尽了我们县的土产。有个我的的好朋友还与解放军边防队说了,人家还派了一艘快艇载着我们在黑龙江中奔驰,那秋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我们遥望着对岸的异国他乡,这两位姑娘的长发随风飘舞,这时同船的小宋和杨荣福给我们照了一张张彩照,那时彩照可是太珍稀了。就是啊,这两位家在北京的姑娘,给发配到这里,她们也是很可怜的。
也就是我的尽心安排才使她们有些宽慰之感,回去之后她们也是非常的感激我。可惜,我甚至忘了她俩的名字,现在还是在北京的“人民大学”吗,你们的照片还在我这儿呢,你们还好吗,也该有五十多岁了吧,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