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八四年的夏季,我们市遭遇到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一次大洪涝。连日不断的下雨天总是停不下来,八月份正值那里的雨季,尤其是在黑龙江的上游,连日的阴雨天使黑龙江水迅速猛涨。在我们市我倒不怕涨大水,因为居住在三楼,洪水再大怕是涨不到此处,离黑龙江又是有一段距离,因我爸妈家在县里,学校又放了暑假,就我准备去哈尔滨学习日语,于是就和郝淑珍带着儿子回到了我们县。
那时还没有涨大水的预兆。我们县完全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无忧景象,虽然我们县上游的江水在日日上涨。同学们见我回去了,听说要出国,到日本留学,别提多高兴了。几位要好的同学问长问短,天天喝酒庆贺,有个时期社会上一些人也嫉妒我们这一些七一届的高中毕业生,说你们凭什么既没上山下乡就直接给安排了工作?你们上学时也都是什么也没学到的人,现在工作倒是不错,全凭自己的运气好。那时还有许多人在社会上没有工作,或没安排工作。当时同学们在社会上工作已有十年多了,正是提拔使用干事业的年龄,见我回去了,以小宋、杨荣福、董桦、杨行国为首的同学提议我们那一届的同学欢聚一次,一是为我黄新军(高中以前的同学还是习惯叫我的老名字)同学算是办一个欢送宴会,二是也是提振我们同学的名气,谁说我们没学到什么东西?谁说我们是白吃饭的?也叫我们县的有些人看看:我们的同学不仅能考上正规大学,也还能出国留学,我们县过去有吗?可以说是创造了我们县的历史!
于是说办就办,大家不仅把我们当学生时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张一柏(那是已任我们县中学的副校长)请来,两个班共来了七十多人一起拍照留念。而且杨兴国可能嫌声势还不够大,竟然买来一长挂鞭炮,在大家一起拍照前的饭店大门口乒乒乓乓地大放了一阵鞭炮,看来是想让我们县人民都能听到,让那些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们听到,这是欢送我们的同学出国的鞭炮,是我们县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鞭炮。
我也理解这种用心良苦的做法,酒席间同学们交杯换盏,看着这些熟悉的脸庞,听着这些熟悉不过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我们在一起紧张考试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在那最后一届学校运动会上,李自田四百米赛跑冲刺时来了个“前滚翻”到终点时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在粮食系统参加工作的首日,大家扭扭捏捏、推推搡搡的在李自田起头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时出洋相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回忆、这些令人难忘的场景、这些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当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风采,无不深深地留在了自己的记忆中。
同学们一一纷纷前来敬酒,祝贺我的成功、祝贺我的进步,也有的祝愿出国以后一定要回来,是啊,同学们的友好祝愿,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源泉,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啊!可现在出国的八字才算只有这一撇,而那一捺还不知在何处下笔呢,最终能不能出国还是另说,我是这样想的。欢送宴会终于结束了,不过,经过这次大张旗鼓的活动,也可能使得同学们在我们县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也惹得人们对这些人有所关注。多年后,在这些同学们的不断努力拼搏下,我们这些人中间,涌现了一大批中层干部:如杨荣福是县里的政协副主席、丁振武是检察院院长、李勇伟是统计局局长、赵雅芳是某镇的镇长还是县里的常委、杨吉杰是交通局的副书记、小宋当了县供销社的社长,当单位领导的同学不胜枚举,做科局长的不下十几位,同学们真是藏龙卧虎啊。
回到了家里,我爸爸正在测量房子天花板的高度,大致算出了黑龙江的预警水位发洪水到达时的高度,一旦洪水决堤,黑龙江水的高度正好到天花板附近,发大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惹得一些老幼病残疏散到了乡下,当时上游的黑河等地已经正在发大水,俄罗斯(那时还叫苏联)那边已经洪水泛滥成灾。
我们县也看来是孤掌难鸣,一部分抗洪队伍在下游的“永安”,是我们县一个乡的地名,因下游的堤防工事地势比较低,容易决口,引起江水倒灌。乡还在修筑堤坝,这洪水只淹没我们县的周边地区,在乡村的一些地区地势较高,洪水淹不上去。郝淑珍抱着儿子和弟妹已经去了稻田村的我岳父处,那里地势高不怕洪水来淹。
在县里,我去了小宋家里,他和刚结婚的爱人在忙不迭的打造橡皮筏。先把一个大的汽车轮胎充满气,足够能浮载百多斤的东西,把个大衣柜,写字台等物件捆绑到上面,我见了也连忙帮个手,与他捆绑好,试了试,还挺牢稳的,有两个大轮胎就足够了。怕被水冲走,还特意用绳子的一端绑在轮胎上,另一端绑在了小树上,中间还留了一段的距离,以为就这样这么牢靠还怕什么洪水,再大的水也不怕,反正也淹不没漂着的东西,这算是万无一失了。但是我们都没想到的是,在洪水到来后,正是那个绳子的原因,致使所有的物品都遭遇到了灭顶之灾,它的一端绑在了小树上,使洪水在慢慢上涨的过程中,轮胎的一侧被绳子拽住,整个物品的重心偏沉倒下,被大水泡了汤。唉!这不仅被褥家俱等物受了损失,连他保存了多年的我们友好往来的照片也因泡了水而难以复原,小宋为此后来一想到这些,就后悔的连连叹气,但也追悔未及。
我俩也没有想到,洪水会涨的这么高完全出乎预料,就没考虑到把绳子的距离放长再放长,最后,他收拾了全都遭了灾物品时,懊悔再三,这是后话。
回到了家,我爸爸和妈妈在这之前已经和我收拾停当,家里几所有值钱的物品已经转移到了天棚上,仅剩五六件如大衣柜、炕琴(以前东北几乎家家都有的一种家具,通常是放在炕上的一个大木箱,用于装行李被褥等物品)、碗橱等笨重家具还在屋里,这时,政aa府已经向全县人民发出了警报,人人感到了危机的存在,整个我们县城内的居民都有些惶恐不安,几乎家家人们都在安排后事,有的人家心想的很细,把所有的家里物品放妥当以后,竟然跑到保险公司办理了保险手续。那时的保险公司刚刚开始,按现在的做法,办保险手续前至少要去家里核一下要保的家庭财产,我们家就没有办,后来洪水真的来了,这样,办了保险手续的人家就没大吃亏,保险公司全都给他们赔偿了。我们家后来因为时间来不及,办保险的人们实在是太多,也没有办成。
这时小宋和姚巍也来到了我家,他们看了还没搬走的具说,咱们把它们搬到屋顶上吧,放在家里一定泡水,这里地势虽高,也不大安全,可是我爸爸妈妈看着这些东西实在太笨重执意不办。在同学们的劝说下,我们又找了几位帮手,一鼓作气,竟然把五六件大家具都用绳子吊放在有斜坡的铁皮房顶上了。瞧,这好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在每家都万分危急的时刻,竟然都跑到我家来看看是否安全,还费这么大的事情帮助搬运家具,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好朋友在困难时刻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精神,真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那刻,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几位好朋友的友谊。
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洪水的到来了,这时我忽然想到,我妈也应当去躲一躲,那时她才不到五十岁,也跑不快,还是坐船去稻田村躲一躲的好。在百般劝说下,她勉强同意去,这时,一艘大船在江边停靠着,马上要开航了,它是来运送要走的人们去上游,到了港口我妈再坐一个小时的车就到了稻田村我岳父家,那里是太安全了,那里离黑龙江远一些,而且地势也高。
于是我送她去上大船,因为不是客轮的航班,就是上级派来的大船,我们顺便在大街上的副食品商店买了七八斤猪肉,带着也算是礼物,此时大街上的人倒是不少,有送人上船的、有急急忙办保险业务的,食品商店等单位还在正常上班。下游离县城中心有十六七里路的“永安”乡长长的堤坝,县里的筑坝大队伍还在忙不迭的劳作着。
这块堤坝我在我们县时几乎年年修筑,其中的辛劳和汗水滋味自己也饱尝过。还记得在那里修坝时我们曾挖出过古董,和孙洪更、汪小波还去拿回的事,有好几年了,还不曾忘记。当我们走到离船不到二百米时,突然天空上响了三声枪响,“啪、啪、啪”,这是从“永安”的方向传来的,原来早有约定,万一堤坝决口每个筑坝队带了两支枪,要对天空鸣枪三声,向全县的人报警,看来江堤真是决口了。这时只见路上的行人惶惶不安,真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大家继而东奔西跑起来。
那时人们慌乱的情景,就像我后来在扬州市旅游,了解了扬州城市历史上曾被被清军四面包围的情景一样。在明末时,扬州的守将史可法无计可施,只能带领全城军民拼死守城、誓不投敌、全城军民与城共存亡的时刻。那包围的滋味,大概与这种情况差不多,清军如洪水破城,势不可挡,城破后,恼怒的清军屠城十日,见人就杀,可怜的扬州市民只能引颈就刎,生灵涂炭。此时我们县人民也是被洪水四面围困,虽已奋力筑坝,但也无可奈何。这是天灾,和多年前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也难以相比,那是蒋介石被日寇所逼无奈,命令**用了个工兵营连炸带轰,还费了几天的时间。
但是我们县的堤坝与那时的黄河大坝比较,还算是豆腐渣工程,被黑龙江的洪水一冲,不堪一击,人们只能东奔西跑,各自回家在房顶上一呆,等待政aa府前来救命了。这时我劝我妈,还是赶快上船吧,客船马上就要起锚,它也要逃了。但是我妈执意不肯走,她知道家就要被洪水淹没了,虽然已没有值钱的东西了,可破家值万贯啊,是坚决的不走,看来想是与破家共存亡,我看如此也是无奈,只好听从她的话了。这时离洪水到县城可能还有几个小时,它不像突然枪毙人一样,立即死掉,而是如同活埋人似的,让你慢慢就范,洪水来到家要需**个小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