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坐上了开往我们市市的火车。我孤零零的一人在车上,脑海里浮现着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多么短暂,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大学时代,人的青春、人的无拘无束、人汲取的知识以及人们的多数好朋友,都是在大学中获得的。望着车窗外那一闪一闪而迅速过去的森林和风景,回忆同学们一张张青春的脸庞。那勤奋好学的刘庆红、那诚实随和的老特哥、那热于助人的杨兵章、那诚恳机智李深、那使人疼爱的赵雨慧、那聪明沉着的赵士开、那热情为人的张贴民。这么多的好朋友、好同学,一一浮现在眼前,它就如同这一闪而过景色一去不复返了吗?大学的四年,它不仅仅是四年,是半辈子,不,它几乎是人的一生啊!大学的四年生活、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会永远的留在了我记忆中!
开车前就决定了先回我们市里,先去报到了再说,有些人就不急于这样,谁不想先回家看看呢?可我就是个急性子,凡事着急,以自己的意志为主。
于第二天就急忙到我们市报到,下了车在市人事局拿到了去我们市林校的报到证。实际上也万万想不到能分到这所林业中专学校教书,成了个教书匠!自己就怕教书,舞文弄墨不说,还要在讲台上讲话,这辈子大概从小最打怵的就是在大庭广众前讲话了。
在人事局的时候,还天真的问了句换个地方行不行,人家说,你问问林校的人同意吧,那我就再问一下林校吧。于是我就打听好了林业学校在何处,它全名叫“黑龙江省某某市林业学校”,是黑龙江省的直属林业学校,还算比较正规。在我们市的西郊。哦,这个市不大,竟然还有郊区。我就打听着去了西郊,到了西郊附近,还有一条河,但是市里没钱修桥,居然还有一座吊桥,从上面经过还晃晃悠悠,提心吊胆的走过,不到二里路就到了林业学校。
这是一所教学楼四层楼高的新建筑,崭新的教学主楼四周到处是杂草,正值夏天在楼的周围长满了有一人多高的蒿草。学生们在放假,整个学校几乎空无一人,只有一看门的老头儿在守着,去了学校,现去喊了人过来。是一位校长办德人在值班,那来人表示热烈欢迎。报了到后,经聊天才知道我是这学校的书记跑到东北林学院费尽千辛万苦才要来的大学毕业生。这林校嘛,别的教师还可以,就是缺少林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这种人还真是不大好弄来,这个林校的赵书记是位近六十的老革命,是从一个林业局长的位置上上调来做这个新筹建林业学校的书记,还算是提升了半格。到这个林校后这个林校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教师,怎么办呢?当时连续十年未有大学毕业生了,半年前毕业的七七级的人更少,这位新校长在还没调过来时,七七级只来了一个农大的女生,那届的毕业生数量更少,物以稀为贵啊,而且主要是缺少专门学林业的老师,其它普通课的老师也缺,但是从各个学校调来了不少,如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但是没有林学院毕业的也就谈不上什么林业学校了。他来后想要表现自己的领导能力,首先把我们市地区的在各个林场的老大学生都调了过来,不管是啥样的,只要愿意来就欢迎。这些能来林校的人都是“文革”以前毕业的,很多都是五十多岁了,大都在林业局下面“文革”中不受重用、饱受歧视,甚至经常被“批斗”的人物,有的还是俩口子结婚的,他们拖家带口的纷纷投往林校。
但还是林校的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用,这次看来这位赵书记下了决心,务必要弄来几个大学毕业学生不可,既然他已投身教育事业,就应该好好的大干一场,在退休前再拼搏一次,这大概也是他的主要想法。于是就带着司机跑到“东北林学院”去要人,不答应给几个坚决不走,这回是在他的争取下,我才得以有到林校来的机会,我的专业是林学系林业专业的,也是这个学校林业专业是最紧缺的,也只是来了我一人。一听到经办人的这些话的内容,惊得我连问话的胆量都瞬间石化了,也就不必再问了,就死心塌地的在这儿干吧,反正是既来之则安之,哪里也是工作呗。也是无可奈何,报了到,然后去车站拉了行李过来,但是随之向学校请了假,要回家结婚,这个学校倒也爽快,可以可以,可请假一段儿时间,反正是在放假期间,到开学时来就行啊,于是请了二十天的婚假,次日由我们市回到了我们县。
回到了家,家里人自然非常高兴,纷纷问今后要到那里工作,详细说了情况后,我爸爸妈妈也不再说什么,这些也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弟弟妹妹也大了,妹妹在上高中,弟弟在我们县上小学,十来岁的大孩子,正是遇事儿忙忙火火的时候。我内弟也毕业了,在粮食那位李东仓的坚持下,内弟学习再好也没能留在省粮食学校,给分到了我们县粮食系统,那是我的老单位。这自然也不错,我也了解这个单位,和大家都很熟习,跟着李东仓干,他是我的老同事,想必也能关照关照,内弟也是分到我们县粮食系统的第一个“文革”后的粮食学校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