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后,几天以后和柴老师回去了一次“老山”,补充了一些野外资料回来。在回来整理内业的过程中,郑老师派我去了次一面坡去收集资料。
一面坡在黑龙江省的名气很大,主要以生产“三梅酒”著名,哪“三梅酒”呢,就是香梅酒、紫梅酒和红梅酒,在七十年代,这三种红酒的名气很大,那时的红酒叫果酒,就是水果汁做成的酒。以前在我们县粮食系统时,我们也是买这些就来喝,那时这酒也不像现在这么贵,一瓶上百元钱,也就二三元。我们喝“红梅酒”一喝就是几瓶,所以印象比较深,“红梅酒”比较便宜些,“香梅酒”和“紫梅酒”就属于高档酒,贵了一些。到了果酒之乡,自然少不了喝了,我和老特在一面坡火车站不期而遇,真巧,他也是老师派来收集资料的,和我的目的相同,真是它乡遇故知(实际上一面坡就在哈尔滨市东面二百里路)。在一个小车站上两人聊了不少话,那时也无所谓车站,直接就是道轨,我俩在道轨上来回走着聊着等车。走到很远处,看到离我俩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书包孤零零的挂在一个小树上,我和老特看看四周近处并无他人,于是走向前去翻了翻书包,里面有两瓶酒和几盒烟,正想把它拿走,此时从远处过来一人,向我俩大呼小叫起来:“干什么,这是我的东西。”,此时我俩自觉理亏,只怨没注意东西有主,只好作罢,给人赔礼道歉,你我各奔东西,后来我们聊起此事,不觉有些可笑。
回来后,我们就投入到繁忙的内业整理工作中,所谓内业,就是要把带回来的植物标本全部在电烤箱中烘干成绝干状态,这下有活儿干了,也只能我们学生做这事,我们三位学生值班,只要烘干箱有电开着就行,实验室在主楼的地下室,倒也方便,天天也是忙碌的很,把过实习资料终于全都烘干了。我实在有时无聊的很,去时顺便拿了本“唐诗三百首”一边看一边和她俩聊人生。这以后,郑老师也不断地过来,宇深、小邸也偶儿来一下。有次赵宇深穿条新裤子,很紧身的一种,前开门还是拉链的,那时这种带拉链的裤子很少,她俩见了撇撇嘴说:“一看就不像出过力的”,讥讽他是城市来的人,只知道穿戴。
但我和宇深关系却近了起来,互相也说说心里话,有时给我也讲点儿自己的事儿,宇深这个人很稳重,看样子有些少年老成,他家是内蒙古牙克石的参加工作也几年了,在家有个对象,也可能是没定吧。周文她们俩人在内业期间有时回回家,我自己只好一人在实验室看守着毕业论文资料。快毕业了,这期间又演出了两次,一次是参加了“动力村”的区汇演,一次还是到附近的“哈尔滨电工学院”去演出,这次是忘记了为了什么而去的,尤其是前一场,印象也相当深刻。这次的大合唱是长征组歌之一“红军抢渡大渡河”,由于是男女混声大合唱。一位老师在前面指挥,伴奏的乐队也是在合唱团的前面一大溜,效果也是非常好,群情激昂,热血沸腾。
院里的组织部来人到我们班级了解我的情况,是做例行的组织调查,看来是反映不错。吴老师和我谈了一次,说大家对你的反映很好,大学要保证学生的质量,像你这样的分配到北京去学校也放心。他要我考虑一下今后的去向,那位女辅导员徐桂莲老师也找我谈话,无非是又鼓励和勉励我,她也期望我有个好的去处,毕竟是辅导员。李冬梅、杨兵章也因毕业前的学生会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别看杨兵章年龄不大,但人缘也好,班级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也没有其它的事情,我看他入党是应该的,据说院里组织部也来人了解了他,这也却是我没想到他是这么快。
六月初,又传来了中国羽毛球队险胜印尼队的消息,这回团体赛进行了两天。第一天的比赛中国队以一比三失利,眼看就输了,我非常沮丧。因为这场比赛是中国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和“英联邦羽毛球比赛”首次合并后的比赛。当时中国的羽毛球在国际体坛声誉甚高,和羽毛球强国印尼队就这么输了实在太惨,谁先净输三场就彻底输了,于是提心吊胆的看着第二天的比赛,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中国队竟然是“咸鱼翻身”,连赢四场倒赢了印尼队,的确太顽强了。真是激动人心,举国欢庆,中国羽毛球队在国际体坛上的位置,赢了印尼,居世界第一!也就仅次于中国女子排球队,我激动的又是半夜也没睡好。
论文的稿子已经完成,先试着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传看,大家说是还可以,郑老师过来鼓励我们,安慰大家不要紧张,他是负责答辩的,说都是好的学生,实习的内外业做得不错,答辩是走走过程。就是啊,郑老师两眼失明,在大学里他是唯一的一名这样的老师,而且近期校刊上又登了他的事迹,大大的赞扬了他的务实风格。他的这种资历,仅带我们三名大学生做毕业论文,要是现在,怕要带几名博士生了,有这样一位好的老师,我们几个也感到荣幸。
傍晚,忙中偷闲,这期间,宿舍楼下总是有用粮票换鸡蛋的,农村的大嫂来城市,知道大学生们要毕业,有些人存了不少的粮票,那时这种粮票是非常管用的,想吃饭没有粮票是不行,农村人不发粮票,到城市来找活干就离不开它,所以,一到晚上宿舍楼下“粮票换鸡蛋”的喊声此起彼伏,一个个挎着篮子的大嫂们翘首相望。我和老特就拿了粮票换它十几个鸡蛋,后来存了粮票不少,就一次换了几十个,回到宿舍用开水冲一冲或用“热的快”煮开就可以吃了。还有方便面,那是才兴起来的。
尤其是开始时候的一种叫做“虾蓉面”面的中国武汉生产方便面,那时是极为稀罕的东西。我尤其是非常喜欢吃这种方便面,有时看着食堂的伙食不好,我就买了它来吃,也是把它做为我的主食来吃,记得一次要吃两袋也不够,一袋虽然一毛八,但是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般人吃不起的,同学们中间也是就我吃得起。买来后用热得快一煮,倒也是非常方便,但是这比食堂的伙食要贵得多,虽然很喜欢吃,也是吃不起,时间一长也就罢了。这是我们毕业前印象最深刻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