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现在,一共有三十八个孩子,其中五个是被遗弃的女婴。
为了照顾这五个女婴,谭峥泓花钱雇了两个奶娘,还买了两只奶羊。
刚出生的女婴只让奶娘喂,其中两个稍微大点的,就喝煮过的羊奶。
至于另外那三十三个孩子,有二十五个,是跟江来一样,早早在外流浪的孤儿,剩下的八个,都是被父母扔在孤儿院门口的。
被父母扔在门口的孩子,原本还要多一点,最初时,就连几个在孤儿院当过小工的人,都把自家孩子扔在孤儿院门口,让谭峥泓哭笑不得。
毕竟这些孩子当初曾跟着父母在孤儿院这边吃喝,他是认识的。
不过,在谭峥泓传出会把这些孩子送去南洋的消息后,有些父母就将孩子接走了。
剩下的这八个孩子,五个是女孩,这些女孩没什么大毛病,只是其中一个孩子脸上有胎记,又有一个孩子是兔唇。
那三个男孩,却都有不小的问题。
一个是跛子,一个聋哑,还有一个先天脊柱侧弯。
桑景云给他们念完故事,让江来教他们算算数,自己则是拿着英文课本,去跟谭峥泓学英文。
现如今,农历已经进入腊月,今天是腊月初三。
阳历则已经走到12月底,很快,他们就会迎来1917年,也就是民国六年。
桑景云不是学历史的,虽然她知道很多历史事件,但绝大多数事情事件,她已经记不清具体时间。
1917年发生的事情里,她唯一有印象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那对现在的她来说非常遥远。
桑景云又跟着谭峥泓学了一篇英语课文,并默默背诵。
她上辈子不爱开口说英文,是因为觉得自己说的英文,跟录音里不太一样。
这辈子倒是好多了,这也跟谭峥泓有关,谭峥泓非常擅长夸人。
“桑小姐,你的英文说得真好!”
“你学东西也太快了,英文还一点口音都没有!”
“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
桑景云其实不太喜欢英语,她知道学会英文后,对她有好处,应该学。
但真开始学了,她不可避免会觉得无聊,想要放弃。
但谭峥泓太会夸人了!
桑景云知道夸奖别人可以让人有动力改变自己,之前,她就会刻意夸奖桑学文。
但她那么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多少真心,谭峥泓的夸奖,却真心实意。
见谭峥泓那么崇拜自己,那么崇拜云景先生,她默默增加了学英文的时间,对开口这事儿,也不再排斥。
学了一会儿英文,眼瞅着快到中午,桑景云就跟谭峥泓告辞,准备回家。
离开前,她又听到谭峥泓在夸江来:“江来,你算数学得特别快,一点不像以前没读过书的。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江来能听懂一些北京话,就算听不懂,他也能从谭峥泓的神情,看出谭峥泓在夸奖自己。
他是一个小乞丐。
以前哪有人夸他?从来都只有人骂他嫌弃他。
江来眼睛亮晶晶的,打定主意要好好学算数,以后给谭峥泓当账房。
他跟谭峥泓身边的保镖打听过,账房先生一个月至少能拿六元的薪水,有些还能拿十几元!
若他能当上账房先生,以后说不定还能娶个老婆,生几个孩子。
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真假千金》这本书,今天只刊登了三千字。
虽然有很多读者喜欢,但仅止于此。
毕竟三千字真的很少,剧情还未展开。
不过,他们是愿意为这个故事,继续购买《新小说报》的。
此后三天,《新小说报》的销量并未下降。
黄培成这下,彻底放了心。
而讨论《真假千金》这部小说的人,也越来越多。
阳历12月30日这天,桑景英一大早,就来到学校。
昨天下了雪,今天特别冷,路也不好走,学校的同学,都是穿着木屐上学的。
桑景英也穿了木屐。
来到教室后,他将脚上套着的木屐取下,穿着棉鞋往教室走。
他脚上的棉鞋是桑景云买了送他的,橡胶底的鞋不仅穿着暖和舒服,还不像布鞋那样容易坏。
他不仅有棉鞋,还有新做的棉衣,虽然最外面的长袍是用便宜的布料做的,还很旧,但他一点都不会冻着。
几个月过去,桑景英长高了一些,还胖了一些。
他在学校里吃得很简单,连荤菜都不买,但早上和晚上在家时吃得很好,心情也好,也就长了肉。
“景英,你总算来了!”桑景英的几个同学见到桑景英,立刻围上来,冲着桑景英笑。
桑景英看到他们,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他取出一份报纸给他们:“今天的《新小说报》,快拿去看吧!”
“景英你真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