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质疑令何英琪无所适从。
“咱小区那么多流浪猫,你还要跑大老远将近一百块钱?就你们这消费水平,以后工作了能养活自己吗?像这种非刚需的消费,了就是纯浪费!”
何英琪曾不满地叫道:“那我总有精神需求吧?”
父亲则严厉地教训她:“家里那么多书,你看书也能满足精神需求,哪里还犯得上浪费一百块?路对面就是公园,公园也不要钱,你怎么不去公园,就知道浪费你爸妈的钱?”
是啊,浪费。
她就只配在吃喝拉撒钱,不配用年轻人的方式充实精神和发展社交。
每到假期,他们都会问:“有没有联系几个同学什么的,一起出去玩?”
何英琪就想,谁有那个闲工夫带一个家里样样都管的同学出去玩?都各玩各的,她凭什么去打扰人家?
还有说“没钱了就朝家里要”,结果真没钱了首先要查银行卡账单。
说想旅游可以找家里拉赞助,可是这就意味着出行的每一项细节都掌握在母父手里。
何英琪极其厌恶这种感觉。
或许因为从小缺失“属于自己的空间”,何英琪渐渐养成了一旦跟别人共处一室就无所适从的性格。
尤其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候。
一想到她们可能在觊觎自己的电脑屏幕,随时准备对自己的各种小爱好指指点点,她就觉得非常烦躁,恨不得把整个房间里的所有东西全都砸个稀巴烂。
她会想象自己发疯撕烂窗帘、砸碎玻璃橱柜、拿起菜刀砍向所有人……
不过想归想,做是不可能做的,她要真敢就准备好迎接混合双打吧。
除了心情会急转直下,还会彻底失去学习动力,变得什么也不想干,除了睡觉和看手机。
有什么能让她静下心的呢?
听音乐的话,耳机又拦不住外面嘈杂的声音。
换个房间的话,总有人闻着味儿就来了。
点一支香薰蜡烛,妈妈又要指责蜡烛的味道“总归对人体有害”。
这破地方安静不了一点!
好不容易挨到夜深人静,总算能一个人呆一会儿了,又会因为时间太晚,第二天醒来被骂“能不能少熬夜”。
倒是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她在白天就什么也不想干啊?
什么?是她自己有拖延症?要她学会自己适应环境?
凭什么当整个环境都很烂的时候,一定要让她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改掉整个烂得要死的环境本身?!
倒是从不要随随便便走进她的房间开始做起啊?不要按照自己老掉牙的观念去审判她们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好吗?不要总是表面全盘支持实际上每个环节都卡那么一下子啊?
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什么人?
其实在初中一次学校活动里,母父给过她一封信,信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当她开始上幼儿园却不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时,她们终于急了。
哦,小的时候你们啥也不管,等出问题了才开始事后诸葛亮?
天天一副对心灵鸡汤不屑一顾的样子,结果自己什么也做不到,连鸡汤都不如。
到最后搞了半天,急也白急了,反正何英琪的社交能力也就那个鬼样子,没人救得回来。
呜哇,写出来感觉怨念好深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