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日后史书上要这么记载……
景泰二年七月,帝携太子私出皇城暗访民情,回宫后诸臣齐聚文华殿谏止,后帝以太子心怀灾民,颇有收获,赐诸臣金银锦缎,诸臣乃止而退之?
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于是,出了殿门,一众大臣迅速就围到了胡濙的身边,纷纷道。
“大宗伯,您这到底是为何啊?”
“对啊,此事现在已经在朝廷上下传开了,外头诸多大臣等着要说法呢,该怎么对他们说,总得有个章程啊!”
“陛下的赏赐是大宗伯接的,您可不能撒手不管呀……”
文华殿外,一帮位高权重的老大人,个个议论纷纷,愁眉苦脸的,毫无朝廷重臣的威严。
“哼,这话说的,跟俞次辅你没接一样?”
胡濙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眼睛尖的很,一眼就看到了浑水摸鱼说出最后一句话的俞士悦,两句话怼了回去,让俞次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迅速别过头去,一副什么事都
没有发生的样子。
懒得跟他计较,胡濙望着围着他的一帮大臣,霸气的道。
“老夫就打算拿了赏赐回府,其他的事情撒手不管了,你们要待怎的?”
看着这位五朝老臣这副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一帮大臣顿时苦笑一声,末了,还是陈镒上前道。
“大宗伯,眼下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如今外间人心本就动荡,朝野上下因地龙翻身一事议论纷纷,更有流言称此乃陛下失德,方有天惩,欲谏陛下修身养性,自省敛德。”
“如今陛下擅自携太子出宫,虽说是为令太子明白灾情,教导治国之道,但是终归太过任性妄为,我等匆匆赶去迎驾,便是为了先行向陛下进谏,以平外朝舆论。”
“可现在……这等事情若处理不了,后续恐怕既会令陛下圣德有损,亦会使朝堂动荡,您德高望重,到底该怎么办,总得拿个主意吧!”
还是那句话,这么多人当中,陈镒的压力最大。
他这个左都御史当的,但凡出点什么事,底下闹腾的人最多,很多时候,他知道这帮人是在蓄意养望,甚至是有其他企图,但是,科道言路,到底不比旁的衙门,他也不好太过压制,是真正的左右为难。
眼瞧着陈镒认真的样子,胡濙也收敛了刚刚略显不羁的样子,偶尔的童心可以,但是,不能太过分,毕竟大家都是同僚,人家是看着他资历老才给予尊重,可要是真的倚老卖老,那离他滚出朝堂的日子,也不远了。
沉吟片刻,胡濙看着在场的众臣,也正色道。
“你们担心的,老夫自然清楚,但是陛下向来深谋远虑,既然带了太子殿下出宫,就不会仅仅只是一时任性,所以,老夫刚刚说的就是实话。”
“眼下京城刚刚地震结束,安置灾民,追缉捕盗,重建民房,开棚施粥,安抚民心,件件桩桩都是要事,各位若是信老夫的,回去之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至于陛下出宫这档子事,就让他们传去,要进谏的,就让他们谏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各有司职,做好自己本分之事便可!”
“得了,把心放肚子里,出不了什么大事,散了吧!”
说罢,胡濙也不待众人有所反应,拨开围着他的一众大臣,慢悠悠的就走了出去。
留下在场诸臣面面相觑,一脸苦笑……
这话说的,跟没说差不多!
难不成真的就什么都不管吗?
内阁的几个大臣相互瞧了一眼,真要是这样,打明儿起,内阁接到的奏疏怕是要摞成山。
但是,事已至此,他们要法子,人家胡老大人也给了法子,至于信不信的,他就不管了。
叹了口气,一众大臣相互拱了拱手,各怀着心思,纷纷往自己的衙门赶去。
不管怎么样,胡濙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如今刚刚灾后,千头万绪的,别的权且不说,救灾是耽搁不得的。
日头渐渐落下,傍晚下衙之后,踏着火红的云霞,俞士悦出了东华门,想了想,便命人往于府行去。
今天的事情,着实是有些让他想不通,于谦到底是亲自跟着天子出去的人,说不定,他会知道些什么。
不过这次,于谦似乎意料到他会来一样,俞士悦刚刚在于府门前落轿,于府的管家便已经在门口等着,见他下来,拱手一礼便道。
“见过俞次辅,我家老爷吩咐了,次辅大人若是过来,不必通禀,直接带大人去见老爷便是。”
俞士悦心中虽然有些意外,但是也没有多说,点了点头,便随着老仆进了于府。
“父亲,这些东西如何处理?”
在管家的带领下,俞士悦很快便到了于府花厅。
有了胡老大人这么一闹,天子赏下来的锦缎珠银,便是给所有的太子师傅的,所以,作为太子太师的于
谦,自然是占了其中最大的一份。
如今,赐下的这些东西,刚好就放在花厅当中。
俞士悦一进来,刚好碰上于冕开口发问。
此刻,于谦坐在厅中,手中端着一杯茶,随手摆了摆,道。
“既是陛下所赐,便如往常一般,锁进中屋,好好收着吧。”
“是……”
于冕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但还是没多说什么,只是拱了拱手,便带着两个下人抱起东西往外走。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