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啦 > 玄幻奇幻 > 汉世祖 > 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

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1 / 2)

抵达广州,老皇帝花了三日的时间来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然后方才体会起番禺风物,即便老皇帝多感疲乏,腿脚不便,该走访的依旧要走访,哪怕只是做个样子。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番禺城与三十年前那完全是两个城市,三十年间,从城市基建到城市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其中最直观的,要数城市规模上的变化了。百年前,番禺虽然同样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州士人为避战乱持续南下,经济、文化都有长足发展,但与眼下相比,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等到南粤刘氏统治时期,番禺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老城得到新的整修,并且向南扩建至濒临珠江。在南粤时期,番禺城内居住的,主要是皇室、宫人宦官以及官僚、将军、守卫,一般市民、普通百姓是没有在城内定居资格的。

相反,依托着番禺城,在城东、城西起建了一大批的街坊、集市,加以道路连通,渐成规模。而这些南粤时期番禺城外的附属街坊,则形成了几十年后番禺的东西二城。

当年潘美平粤,挺进兴王府,兵临番禺城时,对于城池内外悬殊极大的情势面貌有过一番最直观的描述:番禺城外,小民之贱,有如豕犬。

可以说,当初朝廷平南,对岭南百姓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解放”,至少于广州百姓而言,他们有了正常在番禺城内生活经营的权利......

至今为止,番禺城都未必能称之为南方最大的城市,但若说他是南方发展最快、进步最快的城市,却也名副其实。比起三十年前刚刚南平之时,如今的番禺,在占地面积上扩充了足足三倍。

在大汉城镇化几十年风云间,如广州番禺这般狂飙急进的,怕也只此一家了。传统的市坊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崩溃,但也是有個过程的,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而番禺城却是最早紧随京师改变市坊制度,进入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地方。

甚至于,番禺东西新城的扩张建设,从规划上就完全符合商品经济、城市化的规律,在基建、管理制度以及经济的结合度上,或许就连东京都比不上。

毕竟,东京除了商业化,还有浓重的政治氛围,这是本质上的区别。曾经有中原旅人行至广州府,只在番禺待了一日,便与同伴大发感慨,说在番禺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景,其后便在番禺安家、置业、定居,停下了游历的脚步。

在这类人眼里,番禺大概是大汉帝国最自由、最开放、最包容的城市,在这里,或许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有一点毋庸置疑,番禺是大汉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地方,放之全国,都是如此,这里是商人、手工业者、航海家的天堂,当然同样也是小偷、罪犯活动的温床。

这里百业兴旺,万商云集,各项资源集中,当前人类所能拥有的任何享受,都能体验到。

当然了,与之匹配的,便是先进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商业规则与制度的维护上,可以说番禺这里是全国最细致、最完备的。

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抵是行市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了,番禺在这方面,可是极其严格,甚至到了一刀切的地步。番禺虽有设县,但在具体的管理上,广州府的话语权是不需多言的,几乎实现了垂直管理,在城市管理上番禺县衙只是一个卑微的执行者。

而根据广州府衙规定,番禺城内各行各业都需集中经营,集中纳税,相互之间,不得戗行,这既是为了市场有序繁荣的发展,也是为了方便官府集中管理。

因此,不像目前许多大汉城市中的“混乱”,番禺城至少在商业上,是秩序井然、井井有条的,行市内各铺面商店也是鳞次栉比。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各种米市街、鱼肉行、海鲜坊、瓷器街、香料坊、绸布坊、花鸟街、皮货街、木瓦市等等行市应运而生。

每条街坊,都设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少则一条街,多则四五条街联合在一起,经营的商铺少则数十家,多则数百家。就连青楼妓院,在番禺城都得集中经营,照章纳税,而每条花街柳巷,都是广州府的纳税大户,平日里可被“宝贝”着。

行市制度兴起已经有有些历史了,在大汉各地也都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但如广州府这边管理得如此严格分明的,却也实在不多。

这样的环境之下,久而久之,也使广州府的行会制度发展得如火如荼,其经营组织程度也更高,位在全国前列!

在番禺城内行市间的经营者,都必需得加入行市行会,并缴纳会费,接受管理,其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行会约束,行市内矛盾内部解决,行市外则由行会统一应付。商品定价权在行会,甚至于就连税收都有行会代劳。

最新小说: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御兽进化商 皇后娘娘她又美又飒 被神明吻过 攀龙引 褰裳 御兽从系统开始 魔戒:中土领主 神职奶爸 我在修真游戏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