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的广州和交州,其实是有一些情况是很超出后世人想象的。
比如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中原正激烈交战的758年,有一股大食和波斯军队攻陷了广州。
嗯,说军队或许夸张了点,应该说是海盗和暴民更确切。
而且也如同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倭寇情况一样,这些海盗中出力的是大食和波斯人,但背后召集、养着这些海盗的,是汉人。
问题,还是出在武则天身上。
她建立武周之后为了剪除在各地就藩的李氏诸王和李唐忠臣,于是启动酷吏政治,并鼓励天下百姓互相告发,目的是栽赃给李氏诸王。
这时候,哪怕就是一个乡野老农,只要他声称有大秘密要上京告发,州县官员就必须供给车马和食物把他送到京城。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在岭南盘根错节的大族冯氏,自然成了众失之的。
长寿二年(693),酷吏万国俊诬陷被流放到岭南的流人造反,在岭南大开杀戒,冯氏也被牵连其中,最后被武则天派人抄家灭族。
历史上着名的太监高力士,就是此时被阉割了送入神都洛阳的,他就是冼夫人的六世孙,奸相许敬宗的重外孙子。
冯氏虽然在岭南确实很跋扈,但你要说他造反,那就太过了。
自冼夫人之子冯盎开始,冯氏频繁与朝中权贵联姻,在岭南位置安稳的很,吃饱了撑的他们才造反。
武则天此次杀了冯氏家族两百多口,自以为铲除了岭南大害,还颇有点得意洋洋。
但冯氏和冼夫人娘家冼氏盘踞岭南数百年,怎么可能杀了两百多口就无事了。
这两百多口只是长房的直系子孙而已,他们被杀,但是其他冯氏支脉在冼氏的保护下隐藏了起来。
岭南靠海,冯氏本身也是做海贸的大族,虽然他们暂时没实力跟朝廷对抗。
但这些冯家人迅速集中到了海南岛一带,并迅速将这里打造成了庞大的海盗基地,招揽了大量的大食、波斯海盗,心里憋着一股劲要狠狠的报复朝廷。
等到安史之乱时期,北方战事吃紧,常年来广州贸易甚至定居的大食和波斯遗民也被朝廷征召,作为义兵北上去打击安史叛军。
冯家人等待了六十七年的报仇机会终于到来,他们豢养的大食海盗与这批所谓的义兵合流,突然作乱反攻广州。
广州刺史韦利见翻墙逃跑,广州城破,二国之兵配合海盗劫掠仓库,焚毁百姓庐舍后乘船出海消失。
历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有民三十万的广州遭遇了多大的损失,但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从此之后,广州飞速衰落,人口、税赋和在海贸中的重要性,远远被交州给甩在了后面。
后世所说交州富于广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可见广州损失有多惨重。
更可恶的是,这些大食人和波斯遗民并未跑远,其中大部分人后来都以各种身份回到了广州。
想也想的到,他们好几万人,当时在岭南乃至南洋,除了广州和交州等地以外,根本没多少地方能随便承载几万人。
至于乘船跑回大食,那纯粹就是说梦话,这时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还达不到能短时间就把几万人从广州运回大食的能力。
于是,广州出现了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幕,城中的常住人口开始族群倒挂,既大食人多,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岭南百姓少。
到了最夸张的时候,广州有民不足二十万,但是大食、波斯等种族之民,足足有十二万人之多,整个广州,宛若一个大食城市。
当然,这些大食人最后也没落到好,因为很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冲天大将军黄巢来了。
黄巢到岭南以后,汉、俚百姓还记得百余年前的深仇大恨,更痛恨大食人入城为商,出海即为盗的作恶,纷纷来到黄巢马前陈说广州城番商之富庶,请求黄巢给他们报仇。
黄巢此时正因为向朝廷讨要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不得而怒火万丈,闻言顿时大喜,当即在广州百姓的带路下,仅用一天就攻破了广州城,尽杀城中十二万大食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一体斩绝,收其金银锦帛。
其余散落岭南各城的大食人,也被当地百姓起兵尽杀。
虽然黄巢军不可能统计杀了多少大食人,但相信最少不会少于二十万。
当年洗劫广州的大部分大食人后裔加上正常来做生意的番人,被不加区分的全部被杀光。
确实解恨,这也要算黄巢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
但经此一役,广州开始彻底衰落,朝廷威严丧尽,岭南各地纷纷形成半割据势力互相攻打。
一直到南汉刘?、刘成父子当政,局势才趋于稳定,人口、经济方才开始恢复。
甚至到了现在,广州的南汉宫殿中,已经富到能够把珍珠放在宫殿假河中装扮点缀了。
不过此时,昌华宫中的刘成没有心情去欣赏宫内的珍珠假河,因为他被张鉊命令他出兵协助攻打静海军的诏令,给搞的快要崩溃了。
这就是阳谋!
如今连两汉时控制的南中都已经被收复,按照刘成的理论,他算是臣服的藩属,那么天下金瓯无缺,确实就只剩下静海军了,朝廷有足够的理由去攻打。
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调南汉军助战,别说他自认藩属,就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也要在某些程度上听从朝廷诏令的。
最后,还是刘成最倚仗的宦官将军潘崇彻,给他出了个注意。
潘崇彻让刘成上书给张鉊,称静海军吴家听闻中原有圣主出,新朝立,也愿意如同南汉这样听从朝廷命令。
。
。
此时的静海军怎么说呢,那是相当的混乱。
当年吴权把南汉干翻后就自立为王,不过他只当了五年的大王就去世。
去世前诸子都还小,于是吴权让长子吴昌及继位,并将他托付给大舅子杨三哥,希望杨三哥能好好辅助吴昌及。
杨三哥真名已经不可考,因为哥这个词,在唐时是对近亲年长男性的尊称不是名字。
杨三哥挪到中原来说,大约等于吕不韦当过的仲父这么一个概念。
只不过杨三哥这个仲父可比吕不韦狠多了,吴昌及的大王没当到半年,杨三哥就直接暴起篡位,吴昌及只能在亲信掩护下出逃。
此后杨三哥正式称平王,当了大约五年的大王,可还没过出点滋味呢,就被吴权的二儿子吴昌文联络下面的牙兵牙将给推翻了。
吴昌文推翻杨三哥后,把流亡在乡间的兄长吴昌及给接了回来,至此开始了一段更奇葩的两兄弟执政。
本来呢,吴昌文是庶子,威望不高,他把已经逃到民间的兄长吴昌及给接了回来,本意是想吴昌及能有点逼数,乖乖当一个傀儡。
在吴昌文想来,吴昌及已经被杨三哥逼得躲到民间‘吃土’了,现在回来虽然是当傀儡,但山珍海味都有,应该满足了。
但偏偏吴昌及不满足,更没有一点逼数,吴昌及一回到古螺(河内古称之一),立刻开始自称大王,还将自己的称号定为天策王。
这哪是没逼数啊!这简直就是要上天。
吴昌及是嫡长子,是被杨三哥赶下台的,手里也没多少权,人也是被弟弟吴昌文救回来的。
对于这种局面,吴昌及把小脑瓜一拍,用他见识不多的猪脑子使劲想了想,突然发现此时这场面,很像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啊!
自己的生命有点危险啊,这该怎么办呢?
刹那之间,不知道吴昌及的脑袋跟什么搭上线了,他突然想到,既然自己很像是要被弟弟李世民干掉的李建成,那干脆....。
不如我自称天策王。
这样一来,我就是李世民,不是那个被杀的兄长李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