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一听,一个个的眼中都露出怜悯的意思。
的确,李亨此人,向无恶迹,而且十分的孝顺,这段时间在灵武前线,身为天大兵马大元帅,更是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虽然他一再的上表请求李隆基禅让,可是毕竟礼数周全,又是父子之亲,只是临到李隆基已经到了灵武前线,他才一时头脑发热,想临时搞一个登基。
若是他一开始就称帝,说不定李隆基被逼无法,也只得由他,自己龟缩在剑门关。他能够做到这样,的确十分的不容易。
当然,李隆基心中清楚,他最对不起他的,是杨玉环这个女人。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韦坚就在这个时候深深施礼,向李隆基说话。
“但讲无妨。”
“太子密谋提前登基,其罪当诛。可是下官以为,现在是非常之时,安禄山在徐州虎视,唐朝又带兵来到,当此两面受敌的时候,若是先杀天下兵马大元帅,于军不利,而且,也恐怕被敌军看笑话,不如赦免他死罪?”
此话一出,不少的将领都开始点头:“不错不错。”
再怎么说,这些臣子,刚才还向李亨称臣,毕竟有了那么一点亲近感。
李隆基的本意,当然是要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但是仔细一想,他本人说的,还有韦坚的话,都不是没有道理,见群臣附和韦坚之意,当即说道:“既然如此,朕也不能违了众臣之意,先押下李亨,关押在天牢之中,待朕平定了此次大乱,再治他的罪不迟。”
“还不给朕拉下去!”
牛僧孺会意,命令手下士兵将李亨押解下去,着重看守。
的确,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真的不宜再杀李亨,更不要说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其实,李隆基自安禄山和唐朝叛乱之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带兵重新将天下给夺回来,之后他甚至可以立即将帝位传给李亨。
可叹这小子权力薰心,居然不相信自己的话,这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他是大唐朝的皇帝,天下自他手中失去,也要自他手中给夺回,这是他的目标。
当初他逃奔剑南的时候,的确是十分的胆小,这不可否认,这让群臣也看不起他,甚至郭子仪这样很多将领,都弃他而去,那是因为他当初失了长安,意气消沉不说,更断了一臂,这使得他自然怕死。
但是现在的他,尤其是被唐朝从剑门关赶走之后,这才激起了他的性子,发誓和唐朝等人一决高下。
李隆基的眼光,随即看向了鱼朝恩和王思礼,眼神之中没有杀意,反而是十分赞赏的样子:“两位大将军,到了此时,难道你们还不愿意向朕磕头?朕告诉你们,我理解你们的理想和抱负,想要在这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业,这没有错。错的是朕,朕当初就不应该避到蜀中,就该在这中原之地和叛逆对抗。你们当初弃朕而去,也是一样的帮助我李家,朕绝不会怪你们,特赦你们无罪!”
两人互相之间望了一眼,终于收剑归鞘,扑通一声向李隆基磕头赔罪,咚咚有声。
李隆基的仁慈,他们当然是知道的,给他们这样的台阶下,当然是最恰当的选择。
这样一来,一场腥风血雨居然给李隆基化解于无形,手段的确也是十分的高明,即使是郭子仪,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心中十分的振奋,对身边的儿子郭瑷道:“李亨此人,十分的可怕,我们家虽然受了他的大恩,可是在废立皇帝的时候,必须要三缄其口,可是不管我们站在哪一方,李亨公然**杀父即位,却是大大的不可取,走,我们父子这就向陛下请罪去!”
郭子仪见到李隆基的时候,行三拜九叩之大礼,非常的虔诚。
李隆基大喜,对他好言抚慰,再三的致谢。
他当然知道,郭子仪无论是怎样对他,他都不能有一点的怨言。因为当初在长安的时候,若没有郭子仪,他早已经死在唐朝的剑下。
而这一次,又是郭子仪解除了自己的危难,又怎么不叫他肃然起敬?
“陛下。微臣之所以如此,除了对陛下和太子的忠心之外,那就是希望灵武的大军不要自相残杀。到了现在的局势,我们的兵力和骑兵等等,都不如叛军若是内部再不和,那么注定了不堪一击,这就是微臣帮助陛下的真正原因。”
“爱卿真是快人快语,尤其这份为国为民的心肠,我李隆基记下了。”、
此时的唐朝,已经带领秋水公主成功的回到了军营。
在和这位美丽温柔到使男人融化的公主几番缠绵之后,此时的唐朝,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想要大举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