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t一起写文章,洋洋洒洒写了通篇,心中的郁结之气才算是散了一些。
赶在下值前将写好的文章交给国子学,这才,转过熟悉的青石板街道下值,上了马车却发现已有人在等他。
霍靖川目不转睛地盯着人看,可惜谢柏峥对这份含情脉脉无动于衷:“今日吏部议定了抚恤董县令一事。”
霍靖川:“……”
“若还想为你皇兄说好话,那还是省省吧。”马车很小,塞下两个人必定要摩肩接踵,谢柏峥浅浅靠在霍靖川肩上,语气不甚好地说:“我同陛下没有兄弟感情,更不想知道做皇帝究竟有何苦衷。”
“董继荣至少有一个失职的罪过,死得也算不上干净,不治罪也就罢了,怎么还成了忠义之士要昭告天下地褒奖他?”
“那受酷吏所害的百姓算什么,算他们倒霉?”
霍靖川苦笑:“……不是说好不提了?”
“我真是不明白你们在想什么。”谢柏峥瓮声瓮气地,一手扯着霍靖川的衣领,仰起头:“那你呢?今日去见谁了?是顾佥事那里有什么消息么?”
霍靖川摇头,并不隐瞒道:“内廷传出消息,昨日晚,皇兄其实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发给吏部,第二道则是着令大理寺重审董继荣一案,还忠臣一个清白。最迟明日,新卷宗与你们拟定的抚恤诏书便会一同发往各部,昭告天下。”
“他为何要这样掩耳盗铃?”谢柏峥不理解。
“皇兄这是铁了心要逼那些寒门进士与世家切割,挖出所有被豪强隐匿的田土。”霍靖川说着,逐渐收声。
“令皇兄真是好高远的志向。”谢柏峥冷笑一声,“他就没想过放过一个董继荣,会有多少个赵继荣、钱继荣出现?”
“……”
谢柏峥烦躁地闭上眼,什么话也不想说了。
霍靖川哑口无言地看着谢柏峥,他并非不知道当下的处置不妥当,可更知道他那位皇兄的决心。
-
皇帝下发给吏部和大理寺的圣旨是从宫里直接传出来的,并未经过内阁商议,更没有经过六科,而是直接下发到吏部和大理寺衙门。
从头到尾,皇帝都没有见过内阁诸位大臣。
内阁在等待皇帝召见的同时,甚至还讨论了如何防范董继荣之祸再次发生,已准备好了下发至各巡抚衙门,要求加强防范的文书。
可他们前一日才商议完,第二日便收到了吏部呈交诏书,甚至是谢柏峥这个国子学实习生都比内阁首辅更早知道皇帝对此事的裁决。
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内阁原本是机要大臣,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是要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可大概是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决断会被内阁劝阻,就不想与他们争辩,直接叫太监下旨。
内阁首辅张大人与次辅吴大人面面相觑,这两位内阁话事人都不知该作何感想,这世间岂有见不到皇帝的内阁首辅。
这历来的内阁大学士,都是两条腿走路。其一,是要能猜得准皇帝的心思,若能写得一手令皇帝满意的青词就更容易平步青云。
这一项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则是能做实事。
先帝给永寿帝留下的这两位大学士其实都是实在人,远不到退休致士的年纪,都还有折腾的劲头,没有要躺平摆烂的意思。即便没有雷霆手段,两位也能谋善断配合默契,只可惜现今这局面即便有诸葛之才,也无计可施。
皇帝陛下故意绕开内阁给吏部下旨,内阁还真没法把吏部的奏疏拦下。只能写好票拟,再呈给皇帝御笔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