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年轻真好
第二天一早。
司马池便急匆匆到了府衙,与知府刘烨说了他昨天与宋煊的对话。
刘烨对宋煊的了解,也是从钱惟演复述神童晏殊的书信得知的。
宋煊是一个难得的青年才俊,将来必成大器之类的。
反正夸一夸,又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司马池与刘烨说完之后,他便陷入了沉思。
因为宋煊本就是出身农家。
他能有这番见识,足以说明曾经也是个神童,但是被家里人给耽误了,没有参加童子试。
走晏殊那条路子,否则早就在官场上历练一二了。
说不准小时候他还能陪着官家读书呢!
“你家那小子怎么想的?”
见刘烨询问,司马池也颇为自得的摸着胡须道:
“他是赞同宋十二的话的,因为犬子对于军事方面是一窍不通。”
“哎,春秋里也是记载打仗之事,否则关云长如何爱读春秋呢?”
刘烨打趣了一句,司马池嘴角勾起,倒是没多说什么。
反正这种机会,宋煊判断是对的,若是能够抓住,对于刘烨这个河南府知府还是挺值得一试的。
就看他有没有这种勇气!
但是司马池显然是小看了刘烨,大宋官员的胆子还是足够多的。
于是知府刘烨随即点头道:
“宋十二的判断,是可以试一试,总归对于商户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不仅能够提升税收,还能间接增加一点织工的工钱,是好事啊!”
因为电光火石之间,刘烨觉得晏殊在应天府的政绩做的那么好,是不是宋煊也给他背地里出了不少力啊?
毕竟一些合适的主意,许多人当官之后,都想不出来的。
科举考试是科举考试。
但当官,不是科举考试!
你考的好,不一定能做的好。
“刘知府所言是极,此事应该抓紧办,毕竟战机稍纵即逝啊!”
“不错。”
刘烨立马就回去开始写文书,顺便让司马池叫一帮本地丝绸大户过来,他先探探口风。
这件事,那些商户一般不会有如此先知先觉的。
宋煊在洛阳的太室书院住下。
他们五个人正好一间房。
就这住宿条件,宋煊怀里抱个竹夫人。
要不然真的不容易睡着。
“十二哥。”
张方平带着一堆人当即跑进来:
“可算是盼着你来了!”
吕乐简也是哈哈大笑:
“就是就是。”
“我等还以为你不来了!”
宋煊瞧着几个好友,便也不在废话。
他慢悠悠的起床,开始洗漱,一边回答他们的问题。
反正就是家里有事,被祖父拉回乡里狠狠的炫耀了一阵,这才让他们先行。
就这,宋煊还是赶回宋煊参加了自己手下计豪的成亲典礼,上了份子钱后,他才又赶回家乡,继续充当吉祥物。
毕竟过年都不露个面,宋煊考中解元了还不露面,旁人会怎么想宋家?
今后还能不能在老家宁陵县立足了!
反正本来挺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宋家目前太需要涨涨威风了。
这么多年第一个考中解元的,必须得狠狠的炫耀一二。
当然宋煊听了不少恭维话,也有人会背地里嚼舌根子的。
考中解元又不是考中状元之类的,如此张扬作甚?
“这太室书院如何?”
“卧虎藏龙。”
“有厉害的人。”
“把我们都给辩倒了,就等着十二哥救场,扬我应天书院的神威呢。”
“对对对。”
“噗。”
宋煊吐出刷牙的沫子,又仔细漱口。
对于他们这些话都不带信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许多地方都有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流动性很小。
大家能够遇到做对手,也就是去东京城参加省试。
就这还阴差阳错的兴许遇不到呢。
诸如名声也起来的欧阳修。
“甭说这个那个的了。”
宋煊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
“先去听课呗,这里有没有卖早饭的?”
“书院门口有摊子,太室书院可不跟咱们书院似的,有饭食供应。”
王泰吐槽了一句,便没有多说什么。
自从在应天书院考出来,又交了一帮朋友。
反正他是处处看不上其余书院的。
如今的“集体荣誉感”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特别是被本地书院学子给辩论辩输了之后。
王泰特别想要找回场子。
千盼万盼当中,宋煊总算是来了。
他觉得太室书院学子被辩倒的日子,也终于到了。
故而王泰等人自是高高兴兴的随着宋煊去书院外吃早饭。
而这帮外乡人欢快的叫嚷声。
自是引起了本地书院学子的注意力。
“莫不是他们一直念叨的应天府解元宋煊,宋十二来了?”
“瞧他们这幅模样,应该八九不离十。”
“好啊,倒是让我瞧瞧这宋解元有什么了不起的。”
宋煊吃完饭后,专门去了为游学学子准备的教室,听着老师的讲课。
待到下午,便是有自由行动。
积压已久的应天书院学子还没等主动出击,便有尝到甜头,踩着应天书院学子扬名的太室书院学子主动应邀前来辩论。
毕竟他们应天书院最大的底牌。
解元宋煊来了。
若是能把解元给辩倒,对于自己扬名那也是极好的。
如今大宋有没有什么民间报纸之类的,帮你传播名声。
最重要的还得是口口相传。
你一直闷头读书,什么都不做。
凭什么大家闲聊天的时候,要说你的名字?
再加上不少人也没有那个诗才,只能踩着别人的名头传播自己的名头了。
宋煊一来,应天书院最大的底牌到了。
此时不辩论,更待何时?
“阁下所论,不过是井蛙语海,夏虫语冰。”
“圣贤书是拿来明理的,而不是用来背的。”
“且先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听了宋煊的话,太室书院学子脸上热汗直流,但依旧保持基本的礼仪退了下去,不像上一个被宋煊给气晕过去。
“好!”
吕乐简依旧是看热闹不嫌弃事大的性子,大声鼓噪着:
“还有谁?”
一连三场辩论,宋煊是场场不落,全都给他们斩落马下。
如今士气正盛,宋煊走回自己的座位上,拿出自己的竹筒喝了几口润润喉。
王泰颇为谄媚的给宋煊扇着扇子。
如此扬我应天书院的名声,定是要把这些日子掉在地上的面子,一点一点的全都捡起来。
面对吕乐简的询问,太室书院学子们倒是没有再上前去。
这三场辩论,那几个擅于辩论的学子,被宋煊说的几乎没有什么反抗之力。
相比于他们只靠着书本上学来的道理,听起来那么假大空呢!
站在人群当中的梅尧臣瞧着意气风发的宋十二,他心中暗暗赞叹着:
“大丈夫,当如是也!”
可惜目前他只是一个没钱科举,来旁听之人。
哪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呢?
可在场的哪一个学子,不想要感受全场崇拜的目光呢?
若是自己也能像宋十二一样即使赢了之后,也是如此云淡风轻的模样。
仿佛就该如此!
三场辩论,文彦博也是一丁点都没有落下。
他眉头紧锁,对着旁边的高若讷小声道:
“此人诡辩之术极为厉害,甚至设置的陷阱我当时也没想明白,直到他讲出来我才恍然大悟。”
高若讷连连颔首:
“确实如此,但不得不承认,自从宋十二参与辩论后,事情变得越发有意思起来了。”
“不知道太室书院还有没有人敢来主动挑战的。”
“以前听的一丁点意思都没有,仿佛两小儿辩日似的。”
“急什么。”
文彦博不慌不忙的道:
“太室书院那几个成绩优异靠前的学子,都还没露面呢,咱们接着看戏便是。”
“对对对。”高若讷双手背后:
“不过我觉得宋十二所讲的话当真有意思,若是能够用在科举考试的策论上,也是可以的。”
“嘶。”
文彦博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想到这个问题。
若真的如此,足以见识到宋煊的知识储备量有多高。
那张方平过目不忘的本事,他早就领教过来了。
文彦博本以为张方平读的书就够多的了。
未曾想还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文彦博觉得宋煊读的书,怕是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多。
否则那些用典之事,他也不会轻易的信手拈来。
年轻的富弼也是被辩论所吸引,他站在人群当中,毫不顾忌人多流出的热汗,而是仔细思索宋煊的话。
其中说的确实特别有道理,发人深省啊!
如此人才,自己理应上前去认识一番。
所以待到辩论结束之后,富弼便挤过人群,主动上前与宋煊搭话。
“可是应天书院,十二郎?”
宋煊放下手中的竹筒,见一个面相姣好的年轻人询问,遂点点头:
“正是在下,你也是来辩论的?”
“不是,我是想要与十二郎认识一下的。”
富弼主动自我介绍:“在下富弼,字彦国,洛阳人,久闻大名。”
“富弼?”
宋煊重复了一句。
他是被范仲淹评价为王佐之才。
范仲淹拿着富弼的文章交给王曾、晏殊二人看,他们都觉得好,以至于晏殊看完后,直接把女儿嫁给他。
待到宋仁宗恢复制科,范仲淹当即建议富弼立马去参加走仕途,如此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
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
应试人的资格,初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并准自荐。
后限制逐渐增多,自荐改为要公卿推荐;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富弼自此与范仲淹是世交,后期是范纯仁给富弼写的墓志铭。
如今的富弼还没有成长起来,并没有获得范仲淹的赏识呢。
富弼还没有前往应天书院游学。
宋煊反应了一会这才笑道:
“久闻大名,在下宋煊,行十二。”
“啊?”
富弼并不觉得自己名声显耀,此时的他还没有被文学大家穆修以及范仲淹称赞,成为“洛阳才子”。
所以此时的富弼对于宋煊一句久仰大名,也是极为诧异。
“哈哈哈。”
宋煊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方才咱们两个初见,你富弼便如此果决且与人说话都极为有礼貌,若不是腹有诗书,怎么敢主动一个人上前来与我搭话?”
“故而我断定,你富弼不久后也定然能够名动洛阳!”
听了宋煊的话,富弼依旧是极为矜持的行礼道谢。
无论是布衣还是官员,富弼都是一同对待,绝不会因为身份尊贵活低贱就双标对待。
但是宋煊主动给富弼扬名,这件事着实是突破了富弼自己的料想。
因为他就是在场下觉得宋煊是有真凭实学的,想要与他结交一二。
当真没想到宋煊会如此吹捧自己!
众人看见这一幕,也是大为惊讶。
想不明白宋煊为何会对这个叫富弼的学子这般态度?
“正巧我也累了,不如一同出去吃个晚饭。”
富弼连忙应下,于是宋煊直接带着人走了。
吕乐简自是尾巴翘起来了,得意洋洋的大笑一阵,吹捧了几句宋煊,无论是辩论还是诗词尽管来。
毕竟先前宋煊的诗词他们也是传唱过,故而太室书院的学子并没有想着在这方面去挑战宋煊。
反倒是在辩论上,前期确实占到了便宜,但是宋煊一来,这种事便再也占不到便宜了。
文彦博站在角落里,瞧着宋煊带着刚认识的朋友富弼离开,一时间有些叹息。
他也有神童之称,但是做事并不是当即挺身而出,而是喜欢思虑全面后,先维持体面,然后有了万全准备再选择出手。
不会选择当时激化矛盾。
这也是文彦博如今瞧着几个高高兴兴的离开,故而在此叹息。
“宽夫,你何故叹息,宋十二在此游学,定然还会有机会的。”
高若讷却是不以为意。
宋十二固然有学识,但有些锋芒毕露了,不符合他们二人的处世思想。
同这样的人交朋友,风险是很大的。
朝廷那些人是不会喜欢锋芒太露的后辈,宋煊如此性子将来进了官场,不一定会被如何“磨砺”呢!
但是富弼却是不以为意,他满心欢喜的跟着宋煊一同出了太室书院。
交朋友嘛。
总是要大吃大喝一顿,增进感情。
至于王珪与王保二人则是围着那匹马使劲呢,想要骑乘一二。
如今牵着马出去找人教一教,甚至寄希望有没有兽医之类的。
“富兄,今日实在是高兴,你这个本地人可得给我们找一家本地最好吃的店子去,反正费由吕乐简出。”
“哎,凭什么我出?”
宋煊瞥了他一眼:“就因为你仗势欺人,给我们应天书院惹麻烦,咱们是来这里游学,可不是踩着谁脑袋来了。”
“就是。”
王泰虽然也觉得出了极大的恶气,但并没有想着要去奚落他们一通。
毕竟大家还要在这里厮混一段时间呢,没必要把关系搞的太僵。
“必须得你来出钱。”
宋煊说话,吕乐简也不在多说什么,反正自己出就自己出。
这么些人吃不了多少钱。
富弼对于应天学子如此吵闹,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真不错。
而且纵然是王泰、吕乐简这种家世好的学子,也都服气宋煊。
可见他在应天书院,想必也是领头羊的存在。
“此事交给我。”
富弼他爹也是当官的,如今在外地为官。
他在洛阳读书,家里又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平日里生活简朴,他也不会极为奢侈。
然后在富弼的带领下,便来到了一处小摊子:
“这便是有名的洛阳锅贴,据传是太祖皇帝来洛阳时赐名的。”
吕乐简瞧着富弼,见他没有故意给自己省钱的意思,大感意外。
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大出血一趟。
反正宋煊也来了,自己没钱直接吃他的就行。
“我吃遍洛阳城的锅贴,唯有这里好吃。”
“好,便听富兄的安排。”
宋煊倒是不挑,毕竟这锅贴得舍得放油:
“坐坐坐,今天就尝尝太祖皇帝都称赞过的锅贴。”
众人见宋煊都坐下来了,遂又拼了两个桌子,围坐起来。
趁着掌柜的去做锅贴的时候,几个人都相互介绍了一番。
尽管王拱寿与鱼周询与宋煊同宿舍住,但张方平等人也只是以为凑巧罢了。
毕竟太室书院又能有多少资金,让学生们单独居住呢?
甚至连夫子都是两个人一间房的。
待到众人全都介绍完了,张方平立即迫不及待的询问:
“十二哥,你接下来是一心辩论,还是想要到处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