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啦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08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08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茹瑺与夏元吉笑得有些无奈,皇上这是打算将绩效发挥到极致啊,这和丁溪盐场中交够盐场的,剩下是自己的思路基本一致。

朱允炆严肃地说:“君无戏言,但朕需要警告提举司与都水司,每年收购船只,安全局都会暗中参与,若有人煎迫匠人日夜赶工,强迫其昼夜做事,欺辱与殴打匠人,安全局也是可以抓人的。”

孙锐等人冷汗直冒,这就相当于主动权都给了匠人,他们干完朝廷的活,想干就干,不干就休,强迫他们,很可能会被安全局给拉去。

“轮班匠是个大问题,朕与茹阁、夏尚书、杨祭酒商议之后,认为清江造船厂立足长远,不宜频繁更换匠人。你们下去统计下,但凡轮班匠愿意留在清江造船厂继做工的,由船厂出资打造房屋,购买土地,发放补贴,安置其家人转入船厂及附近,若想要离开的,也不作强求。”

朱允炆需要一支稳定的船匠队伍,总来回走来走去,换来换去也不是个办法。再说了,两年一轮班,两年不见家人,实在是有些不地道,直接将其家人接过来算了,就当是另一类移民了,淮安这一带即将繁华起来,总需要汇聚一批人口。

匠人们听闻之后,一些人不由面露惊喜,若朝廷当真愿意花钱布置房屋、分配土地,还给一定的补贴,那迁移过来也不是不可行。也有些人犹豫不决,毕竟搬家要离开故土,故土难离。

朱允炆也不强求,与夏元吉商议好政策之后,便确定下来张贴出去,其待遇不比山西移民差哪里去,尤其是在杨士奇的建议下,清江船厂内部要打造社学,为匠人孩子读书识字打基础。

清江船厂的问题处置个差不多,但调查却远未结束,一批批安全局的人奔向各处……

第七百二十五章 中都谒陵

九月一日,贤妃省亲五河县。

九月四日,大明建文皇帝朱允炆、皇后马恩慧至五河县,这让贤妃的父母激动不已,五河官员更觉光荣,特意写了碑文记述此事。

两日后,朱允炆携皇后、贤妃前往中都凤阳谒陵。

在朱允炆抵达凤阳时,安全局关于清江造船厂的调查文书总算送了过来,看着厚厚一叠名录与诸多证据,朱允炆也有些悲伤,传唤吏部尚书蹇义、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与五军都督府徐辉祖。

“你们看看,这就是吏部挑选的好官员,这就是都察院监察的结果,是五军都督府卫所治理的成果!”

朱允炆将文书丢了出去。

蹇义、戴德彝与徐辉祖不安地看着这些文书,尤其是徐辉祖,更有几分胆颤。

几日前,徐辉祖与朱棣盘查大河卫,并没有发现大河卫有什么问题,结果被朱允炆指着鼻子大骂了一刻钟,就差板子伺候了。

徐辉祖很委屈,大河卫虽然要了清江船厂的船,但这些船也没留在大河卫里面,这让自己怎么能发现,鬼知道河道里的哪个船是大河卫的……

但五军都督府是卫所的上级,卫所出了问题,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失职。

更让徐辉祖郁闷的是,淮安的大河卫也好,凤阳的所有卫所也好,还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军都督府,它不是属于前军、后军。

身为中军都督府的府事,这里出了问题,想推脱都推脱不了。

可怜的徐辉祖看着这一份文书,脸色更难看了,凤阳八卫中有三个卫参与其中,还加了一个所,几乎一半,这直接是打自己的脸啊。

蹇义也不好受,吏部选拔官员,考核官员,这文书中涉及到的官员名单,吏部可是给的是中平、优的评价,一些人还被吏部提拔过,可现在事实证明官员不行,吏部考核考了个寂寞。

戴德彝更是悲催,他主管的是都察院,扬州官场出了问题他有责任,两淮盐政出了问题他有责任,清江船厂出了问题他还有责任……

如果都是卫所的将官倒还好说,有徐辉祖顶着,可现在是官场的问题,是文官的问题,找不到人背锅了。

三个人都命苦,无奈之下,只能请求从重处罚,不重惩怎么对得起自己挨训的委屈?

朱允炆看着这三个老油条,一口一个惩罚,丝毫不提自己的责任,你们倒是请求自罚个一年半年的俸禄啊。

不久之后,朱允炆传出旨意,但凡涉案官员,一律罚没财产,全家发配北平,凡是涉案将校,一律罚没财产,全家发配交趾。

冷冰冰的处罚,让随行官员胆战心惊。只不过是将手伸向了清江船厂,只不过是贪污了一些,就沦到发配的地步,确实是太过严重……

朱允炆不在意给这些人搬家,反正北平需要更多的人,交趾的汉人越多越好。

清江造船厂收回了一批船,开始走上了稳健的造船之路,一干官员与将校被处理,再无人敢窥视清江船厂,民间对河船的需求日益高涨,商人更是开出高价求船。

孙锐考虑到清江造船厂的运作,写文书请求朱允炆发卖一批河船,朱允炆批准清江造船厂发卖三分之一的船只,其他分配给工部、户部,以满足朝廷运粮、运物的需要。

凤阳皇陵。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来凤阳谒陵,这里埋葬的是朱元璋的父母与兄嫂。

朱元璋对父母情感很深重,从明皇陵的建造可窥一斑。

明孝陵动工的时间是洪武十四年,而明皇陵动工的时候是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还是吴王,没称帝。

洪武二年营造中都,又一番修缮、加固明皇陵。洪武八年,中都烂尾,诸多材料搁在那里也是浪费,搬走还费时费力,朱元璋大笔一挥,材料都给老爹老妈了,明皇陵再次扩大。

直至洪武十二年,明皇陵竣工。

仔细算算,这明皇陵从动工到竣工,跨过了十三个春秋。

明皇陵坐南朝北偏东,它不是简单的一土堆,地上建筑,地下地宫就完了,其比秦始皇陵的两重城墙还多了一重,有三重城墙,外为土城,周长二十八里,中为砖城,周长六里,里为皇城,周长二百五十一步。

这里有专门的皇陵卫来守着,五千多人的使命就是帮老朱家看坟。

朱允炆带人自土城北门正红门进入,经红桥、棂星门、砖城明楼、神道、御桥,抵达皇城金门,进入皇城,行走在皇陵神道之上,前面是享殿,享殿后面便是陵墓,在陵墓前,矗立着高大的皇陵碑与成双成对的石像。

皇陵碑由碑首、云盘、碑身、驼峰和鳌坐五部分组成,高两丈两尺六寸,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六个大字,这六个字是朱元璋亲自撰写。

最让朱允炆在意的并不是这六个字,而是这碑文。

朱元璋原本让文官来撰写碑文,估计是觉得自己没多少学问,可文官写出来的碑文太过华丽,粉饰现实,说得朱元璋老爹老妈好像生前过得日子虽然不好,但有福气,有大运气,积累了八辈子的福才生了个朱元璋,你们在底下也应该含笑……

对于这类文章,朱元璋郁闷至极,想到后世子孙谒陵的时候一看碑文,还以为老朱家祖上都是地主呢,根本无法告诫子孙,于是亲自撰写碑文。

朱元璋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也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帝王的人,人家当了皇上,以前的丑事、辛苦事,恨不得遮掩着,藏着,生怕被人知道,写个碑文,往往都是“粉饰夸功、谀墓不实”。可朱元璋不怕,直接写自己的出身,亲身亲历,什么爹娘死了没办法埋,又去当和尚求活路,还去要饭,参加起义军,东渡大江,一统江山……

最新小说: 鸢肩火色 延期心动 冷沉沉老公吃醋后,乖宝低声撩哄 我哥是反派,男主暗恋我 七零小辣妻,退伍硬汉追着宠 说好一起踢球,你当主教练? 相亲当天,闪婚了个亿万富翁 来人开棺,王妃说本王还有救 追你时你高冷,我嫁人了你哭什么 满级玄学大佬靠收徒算命轰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