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总算不刮了,到了晌午雾气散去后,露出金灿灿一轮暖阳,屋顶的雪水化了,顺着瓦缝流下来,结出一条条的冰凌。
四九天,冷的鸟雀无踪,偏偏钟旭郡王府上老太君要做寿,整八十,可不得大肆庆贺一番,就连皇爷都下了赏,有头有脸的人家谁还敢不去。
说起来老太君跟宋府老太太还是远房姊妹,年轻时也常来常往的,这回老姐姐做寿,拖家带口的去贺寿。
昨晚上家里商议了一宿,今儿个正是好机会,人来人往的不注意。这么大阵仗的,太太们稍稍留意,不难见着二公子。跟将军府也说好了,两个小辈,回头找着机会远远的见一见也行的。
还没到郡王府,马车就堵在胡同口进不去了,人太多了呀!正想辙呢,后头南英搀着她婆婆走过来,一家老小的都在,亲家间相互见了礼,问这是怎么啦。各人笑呀,“车马进不来,排了老长的队,眼看要到晌午了,去迟了怕主家不高兴,索性走着吧。再等下去太阳都要落山了。”
老太太一听,是这意思,那咱也一道吧。于是两大家一起往胡同里走,胡同并不深,路上又遇着两家人,浩浩荡荡一大群,排着队到了郡王府。
还别说,这么多人走路上扎眼,到了郡王府里一瞧,咳,就这几人不算什么。宾客流水般的往里走,报礼的小厮嗓子快要喊劈了。唢呐声都不敢大,人太多了,再添乱得炸锅。真的是张灯结彩,一团热闹……
好容易到了正堂,老太君坐在上首,各人都来拜寿,好听话说了一轮又一轮。这时候男女大防没那么严,男男女女都在正厅侯着也不算逾越。拜过寿,男宾女宾的再领着分开走。
到了宋府,南栀是小辈,跟嫂嫂妹妹的一起磕了头,说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太君精神头很好,跟老太太说了几句,又单叫南栀上前去说话,拉着她手很高兴,“好孩子。前几年我进宫给太后贺寿,吹了寒风。你心细,瞧见了还专给我熬了碗姜汤。我心里一直记着呢。前几日听说你家来了,我可高兴了好几天。”
那会儿她刚进宫不久,这点小事难为她还记得,南栀笑吟吟的,“老太君您这记性可不得了,这点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儿个您既提起来,我少不得要跟您讨点赏,哪怕是个瓜子粒,您赏了我,也叫我沾沾您的深厚福泽。”
这话说的多讨喜,不光老太君听了高兴,郡王府的王妃瞧着都喜欢,叫人搬了春凳来,安排她就坐在老太君跟前。
这下子可不得了,京城里多少才俊叫她看个精光,还有那些儿子要娶亲的太太们瞧见这姑娘,不免要打探两句,拜了寿往女宾那里去,路上就开始嘀咕。有消息灵通的丫头就要说啦,“是宋府的姑娘,月前才从宫里放出来,听说以前还是个四品的女官呢。”
“哦,就是她呀,岁数有些大。可也不碍事,你刚才也瞧见了,那模样身段,举手投足,只怕没哪家的姑娘比的上。要说不愧是宫里出来的。哎…瞧见宋家太太们没有?”
宋家太太们早叫人围着了,七嘴八舌的,夸个不停。
南栀还不晓得自己突然炙手可热了,